關于社會形態問題。所謂社會形態是指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或不同類型。通常所講的“經濟社會形態”,主要是從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視角考察社會,把社會區分為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等基本類型。但這不是唯一的劃分方法。從生產力和技術發展水平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產業結構的視角,還可以把社會區分為漁獵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等基本類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技術社會形態”,這同樣是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只有多視角地考察社會,才能從整體上對社會形態有更豐富、更具體的認識和把握。
關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問題。這一論斷繼承了馬克思又發展了馬克思,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新概括。它深刻反映了科學技術在當代的急劇發展及其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的巨大和先導作用;發展先進生產力,關鍵是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新技術;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中國的一個重大發展。
關于認識過程問題。認識論中關于認識過程的研究,更深入、更具體、更豐富了。在從實踐到認識的飛躍過程中,引入了選擇性、重構性、建構性這樣一些概念,進一步突出了主體在認識過程中的能動性以及認識過程的復雜性;在從認識到實踐的飛躍過程中,引入了實踐觀念這一概念,以區別于認知觀念,進一步充實和完善了從認識到實踐飛躍過程的中間環節。在以實踐為基礎的全部認識過程中,主體的知、情、意都發揮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關于價值問題。這也是伴隨強化實踐與主體性研究而興起的一個熱點哲學問題。人不僅通過實踐把握真理,而且通過實踐創造價值。價值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意義關系。真理和價值這兩個范疇體現了人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兩個尺度——事物的客觀尺度和人的內在尺度的自覺認識,二者總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地體現在各種思想、觀點、意見、方案等等之中,對每個思想的實踐檢驗都是真理與價值的雙重檢驗。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世界觀,既是科學的真理觀,也是科學的價值觀;作為價值觀,它揭示了價值的本質、特性、評價標準,以及價值的形成、功能、選擇等等。這些思想,都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開掘和新發展。
- 2009-10-20“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60年理論研討會”述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