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履行備案審查職責,加強對制定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加強對抽象行政行為的監督、強化備案審查工作是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政令統一的有效方式,也是新形勢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抓手。2009年,國務院法制辦和一些地方、部門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的要求,認真總結備案工作實踐經驗,建立了備案統計分析報告、備案審查征求意見、制定機關說明情況以及備案審查情況通報等制度,并完善了報備格式、報備程序。目前,地方性法規、規章已經做到了全部報備。2009年共收到備案登記的地方性法規522件、地方政府規章502件、部門規章167件,并對經審查發現存在問題的44件法規規章作了處理。
——努力做好行政復議工作,加大對具體行政行為的監督力度,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行政爭議中的重要作用。及時化解行政爭議是維護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作為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制度和法定渠道,行政復議及時糾正了大量違法或者不當的行政行為,有效保護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人民群眾對行政復議制度的了解度和認同感逐步提高。近年來,縣級以上各級政府不斷完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提升行政復議能力,提高行政復議案件辦理的質量和效率,依法妥善處理每一起行政復議案件。目前,全國各級行政復議機關通過撤銷、變更、確認違法、責令履行義務等方式直接糾錯的比例約為14.67%;通過撤回申請、和解、調解等方式間接糾錯的比例約為18.92%。兩者相加,行政復議的糾錯率達33.59%。今年先后召開的“全國行政復議工作經驗交流暨‘雙先’、‘雙優’表彰大會”、“紀念行政復議法施行十周年座談會”,為深入總結行政復議工作經驗,把全國行政復議工作推向新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
——繼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裁量權。為了做到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各地方、各部門不斷完善行政執法經費保障機制、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主體資格制度、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亮證執法制度。全國有20多個省級政府對行政處罰、行政許可方面的行政裁量權予以細化、量化,為行政機關的行政執法行為提供具體指引規范。全國有25個省級政府建立了行政執法案卷規范和評查制度,加強了對市縣行政執法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情況的評議考核和責任追究。
- 2009-12-14全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工作座談會舉行
- 2007-03-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解讀物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