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民社會派馬克思主義”,日本學界褒貶不一。一橋大學的《資本論》文獻學專家佐藤金三郎就稱這是一種“從馬克思到斯密”的傾向。因為,一般說來,資產階級社會這一規定應該是馬克思歷史認識的特質,市民社會是斯密自由主義的特征,而“市民社會派馬克思主義”關注的中心顯然是市民社會。事實上,該派的兩位先驅高島善哉和內田義彥都是日本最優秀的斯密專家,平田和望月還恰好是這兩位學者的弟子。不過,佐藤對這一傾向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相對于過去的那種“階級斗爭一元論”,強調市民社會可以更好地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與此相反,他們也受到了來自傳統的馬克思主義陣營的批判。譬如林直道就批評“平田歷史觀的基本特質是無視剝削階級的所有,對小所有進行了不恰當的美化” ,平田對市民社會和資產階級社會的區分實際上淡化了階級斗爭和剝削關系,是向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倒退。
盡管人們對“市民社會派馬克思主義”的評價不一,但是“市民社會派馬克思主義”畢竟是日本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的立場和方法反思和批判日本資本主義的產物,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和敏銳的時代感覺;不僅如此,從思想內容上來看,無論是平田還是望月,雖身為經濟學家,但他們所擁有的哲學、歷史學和政治學知識決不遜色于這些領域的專家,他們之所以能夠重構馬克思的“市民社會論”,得益于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日本馬克思主義的譯介和對中國的意義
由于日本在譯介和研究西方哲學和社會科學方面早于中國,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大多數西學范疇首先被日本人翻譯成了漢語。因此,從上個世紀初期開始,我國左翼知識分子就曾從日語翻譯來轉譯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開始譯介日本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成果,日本馬克思主義的一些重要的作品,譬如城冢登的《青年馬克思的思想》 就被翻譯成了中文。但是,從整體上看,當時對日本馬克思主義的譯介工作還不夠系統,缺乏目的性和問題意識。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日本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復雜性,譬如學派林立、良莠不齊、寫作風格晦澀難懂等;另一方面是由于作為引進一方的我們,可能在理論視野和知識積累上還很難對它做到全面的了解。但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起,這種狀況出現了重大的轉變,這集中體現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對日本馬克思主義的譯介上。
1.“廣松哲學系列”
這一系列是以張一兵教授為首,由翻譯專家彭曦等人所組成南京大學“中日文化研究中心”翻譯出版的。到2009年6月為止,南京大學出版社“當代學術棱鏡譯叢”已經出版了該中心翻譯的廣松涉的《新編輯版〈德意志意識形態〉》、《物象化論的構圖》、《事的世界觀的前哨》三部著作;近期他們還要出版《唯物史觀的原像》和《存在與意義》(兩卷);另外,據張一兵介紹,他們還準備翻譯廣松的《資本論的哲學》。如果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再能夠將廣松晚期的《以物象化論為視軸讀〈資本論〉》和早期的《恩格斯論》、《馬克思主義的成立過程》翻譯出版,中國讀者基本上就可以讀到一個相對完整的廣松哲學體系。
- 2009-12-28人民日報評論員: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要教材
- 2009-12-26李長春:學習好運用好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推動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 2009-12-25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
- 2009-12-25馮俊:試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時代化的關系
- 2009-12-25發揮黨校主陣地作用努力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