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投入大當然是好事,如果資金大只是換來硬件的升級,而沒有在科研創新能力上有所提高,這是很可惜的。這又回到剛才所講的問題,我們的創新體系到底是以投入刺激為主還是以市場拉動為主。純投入的創新條件的改善,不見得有很好的創新成果。如果是以市場拉動為主,自然會由市場來判斷這樣的科研創新值不值得投入,是否可以取得創新的成績。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就是要突出我們如何評價今天的投入到底產生什么樣的結果,這是機制的問題,非常重要。
記者:相較于應用科學,中國的基礎學科在國際上處于什么地位,要進一步發展,還欠缺什么?
鄧中翰:我們國家在基礎學科的投入所帶來的成績,現在已經逐漸顯示出來,在國際上文章發表的數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不過,要涌現出世界一級大師、做出一流的理論工作,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也許到那一天,就是我們國家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
要想進一步發展,我想著重強調一點,那就是為之而奮斗的純粹的理想。現在很多人只是把基礎的創新當做一種工作,當作一種申請經費的方法,而我在國外接觸到許多從事基礎科研的人,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學問有一種真正的愛好,把它當成人生追求。對學問的興趣和為之奮斗的純粹想法,非常值得尊重,我們也需要有更多這樣的科學家。
有人說,國內高校和學術機構的“衙門化”作風影響了學術水平的提高。問題的確存在,在這個方面,殘留了很多計劃經濟體制的痕跡。我想,我們需要建立一個非常完整的科研體系、創新體系,并建立一種制度來保障公平與效率。
記者:近年來在學術圈內發生了很多學術不端和學術腐敗,您認為如何從根本上遏制這種現象?
鄧中翰:關于學術腐敗的事例,近年的確聽到了很多。在工程技術和應用領域,如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想要以欺騙的方式蒙混過關是很難的,市場會做最后的判斷。高校的情況相對復雜一些,我不是太了解。其實,很多國家都發生過學術造假的事情,我覺得經過這幾年的陣痛之后,我們的學術界會慢慢走向成熟,從制度建設等多方面入手,遏制這樣的現象發生。不過從根本上說,要使大家找到創新的快樂,這樣他就不會僅僅為了眼前利益和目標去造假,甚至做犯法的事情。
記者:您新近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您覺得院士頭銜對您今后的學術和工作會有什么影響?
鄧中翰: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非常高的一個榮譽,除了很驚喜之外,更感到了責任。近幾年更多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選,實際上是在鼓勵我們推動產業創新和發展。當選院士后,意味著我每天可能會加更多的班、多做很多事情,不過我很樂意這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