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車推出來的勝利
淮海戰役是在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的農村地區進行的。戰役規??涨?,作戰時間長,戰區面積大,軍用物資的供應量和傷員的運送量都很大?;春鹨郯l起之前,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就一再指示要充分發動群眾,做好戰役的后勤準備工作。地方各級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將一針一線、一塊銅板、一粒糧食節省下來,集中起來,送往前線,人民群眾提出了“一切為了支援前線”,“傾家蕩產,支援前方”的豪邁口號。各地涌現出許多父子爭著上前線、妻子送郎去前方的動人場面。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春鹨燮陂g,先后有12個縱隊在徐州東南作戰,每天需要糧食300萬斤,后來隨著戰事的演進,每天需要500萬斤之多。前線和后方的解放區人民,節衣縮食,想方設法為子弟兵籌集糧食、碾米磨面、運送糧草。婦女們為了不讓子弟兵受凍,不分晝夜地縫制棉衣、棉被、軍鞋,甚至不顧寒冬把自己的棉衣棉被拆了給子弟兵做軍衣軍鞋。整個戰役期間,空曠的皖北平原上,一條條送糧長龍在風雪中行進,構成了一幅氣吞山河、蔚為壯觀的歷史畫卷。
由于淮海戰役戰事變化迅速,保證交通順暢就成了后勤保障中的重要一環。雙堆集殲滅戰前,宿西縣組織民工一晝夜的時間就修好了濉溪至臨渙的一段40公里的公路,保證了大部隊及時趕到戰場。蕭縣朔里鄉幾百名民工,扛著300多塊門板,在寒風刺骨的冬夜跳進冰水里,泡了一夜的時間,修好了兩座大橋,為華野部隊追殲杜聿明集團贏得了時間。
組織擔架隊搶運傷員,是支前工作中的一項艱巨任務。宿縣民工董萬仲,支前前一天母親去世,他毅然帶領中隊參加支前,該支隊在他的帶領下冒著生命危險,頂著敵人的炮火,共去前線戰壕1201次,搶救傷員856人,運送戰士遺體355人。
人民群眾還和地方武裝一起破壞敵人運輸和通訊,直接參加戰斗,打擊敵人。在戰役第一階段敵第一OO軍向徐州撤退時,江淮軍區地方武裝以1個連配合偵察隊消滅敵先頭部隊1個連,使其全軍不敢西撤,后被我軍主力部隊趕上消滅。隨著戰役的勝利,許多國民黨官兵潰散逃竄,人民群眾立即積極行動起來,布下了抓捕逃兵的天羅地網。就連杜聿明,也是被宿縣張老莊農民段慶香發現后抓獲的。
正是依靠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我軍才有了取得最后勝利的根本保證,才造就了淮海戰役的以少勝多的奇跡。正如陳毅元帥所說的那樣:“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 2009-11-06淮海戰役開始
- 2009-11-03尋訪淮海戰役解放軍的神秘軍火補給線
- 2009-10-19淮海戰役中的韋國清:會殲杜聿明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