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考驗宏調水平
改革開放三十年,長期積累的結構性、深層次矛盾尚未解決,粗放型經濟增長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產業層次偏低、產業布局分散和技術支撐力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解決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在新一輪發展中贏得新的優勢,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置于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增長的基礎上,依靠國內市場繁榮帶動經濟增長,對我國長遠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不過,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前提條件是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堅持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必須堅持長期發展目標和短期增長目標有機結合,注意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的力度和節奏,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其一,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重點。財政政策要繼續發揮支持和刺激經濟增長的作用,財政政策要突出實施重點,加大對民生領域和社會事業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對“三農”、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節能環保等方面和中小企業、居民消費、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改革。
貨幣政策要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通過密切跟蹤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把握好貨幣信貸增長速度,加大信貸政策對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就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轉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緩解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保證重點建設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著力提高信貸質量和效益。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其二,在保持投資適度增長的同時,要嚴格禁止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范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其三,繼續推動重點領域改革,通過推進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 2009-12-12外貿、CPI雙雙轉正 印證中國經濟強勁回升
- 2009-12-09央行副行長:中國經濟明顯V形反彈
- 2009-12-09中國經濟崛起被評為十年來全球最大新聞
- 2009-12-05中國經濟處結構調整關鍵時刻 將謀劃高質量增長
- 2009-12-04中國經濟能夠實現長期高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