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執政黨自身的改革,首先要考量改革的整體戰略和路徑。在我看來,在中國目前的政治生態下,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領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問題在于如何執政,以什么樣的方式執政;如何領導,以什么樣的方式領導。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討的,也是有很大的改革空間的。一個最基本的改革思路是,首先要改善黨內的政治生態,充分發揮黨內民主,這是前提。在黨內應該廣泛地推行十七大提出的票決制,而且必須引入公平競爭機制。要把建立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干部選拔任用制度,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
第二,要變革執政黨的組織體系,與政府的公共治理架構進行必要的整合。最大限地防止黨政之間的功能重疊和交叉,導致資源的浪費和公共治理的低效率。最近廣東順德的黨政統合的改革思路,值得我們關注。
按照順德的做法,一是建立了黨政統合的組織架構。將原來的41個機構,整合成16個,其中黨的序列6個,政府序列10個。而黨的6個機構和政府的相關機構合署辦公。如黨委辦和政府辦合署,黨的組織部門與政府的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合署;黨的宣傳部門和政府的體育文化旅游部門合署等。黨委社會工作部與政府的民族、宗教事務管理部門合署;黨的政法委與政府的司法部門合署等。二是形成了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的權力結構。在決策方面,順德確立了黨、政、人大、政協統一的大決策機制;打破傳統的區長分工的模式,實行黨政16個部門每個區級領導分管一個部門,使區委的決策快速在部門得到執行和貫徹。而黨的紀委和政府的檢查、審計合署辦公,獨立地行使監督權。三是高效、經濟的政府運轉模式。由于機構精簡,中間環節大大減少,可以極大地提高政府的運轉效率,大大降低行政成本。如果說,我們的兩千多個縣級基層政權,都能夠推行順德黨政統合的公共治理模式,將對縣一級的經濟社會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當然,順德的這一黨政統合的治理結構,如果能和縣級黨政領導干部的直接選舉改革相結合,其作為也許會更大。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加強黨的建設的精神,未來我國將在基層擴大黨的領導干部直接選舉的范圍,以此推動黨內民主的發展。我們可以選擇幾個縣進行這方面的試點。比如,縣一級可否設想縣委書記不兼任人大主任,而縣委書記和縣長由一人擔任,但必須是通過黨的代表會議和人代會選舉產生。前者選舉多位合格的縣委書記候選人,推薦給縣人代會;后者在合格的縣委書記候選人中選舉縣長。那位候選人當選為縣長,就是當然的縣委書記。而人大主任應該獨立選舉產生。這樣就形成這樣的格局:黨的紀律檢查部門監督書記;人大監督縣長。這樣就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縣級的政治生態,使主要領導干部會更好地為民眾和黨員負責。而不是簡單地向上負責。這對改善縣級黨政與民眾的關系將產生深遠影響,也會對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體制保障。這方面我們可以選擇幾個縣進行改革的試點,待取得經驗后再在全國推廣。
第三,要強化執政黨在國家發展戰略、重大路線、方針、政策方面的主導權,適度收縮執政黨在經濟、社會領域的直接管理權,包括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存在的形式以及發揮作用的形式等。
第四,要進一步強化國家權力機關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黨國家體制的傾向。在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現代法治三者之間,更應該突出人民的權力主體地位,黨的領導和現代法治說到底是要體現人民意志的,是為人的全面發展、人民當家作主服務的。
第五,在政黨政治方面,適度地調整目前的多黨合作、協商政治、民主監督的體制,在大的合作模式下,給其他民主黨派更多競爭的空間。應該說,中國的政治模式,只有在進行了上述變革后,才會顯示出更大張力和生命力,對公權力的有效制衡機制和制度設計才能真正確立起來。
- 2008-12-05“三位一體”求實求效——福州創新農村工作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