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前沿資訊 > 正文
中華文明的源頭究竟在哪里
m.shockplant.com?2009-11-16 09:47? 楊雪梅?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以二里頭為代表的文化何以成為“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袁靖解釋,文明社會的誕生,必須具備物質、精神、社會等方面的條件,但最根本的還是要有穩定并且能夠持續的經濟基礎作為支撐。在文明探源工程中設立了技術與經濟、環境兩個課題。研究發現,農業及自然環境的變化對文明的走向有巨大的影響。

在中原地區,公元前2500年之后,發展出了包括粟、黍、水稻、大豆和小麥在內的“五谷農業”,家畜種類包括豬、牛、羊等。這種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人類活動的區域集中在黃土臺地,受洪水的影響不大。

遼西地區,其緯度位置較高,氣候變冷極易對農業產生致命性的打擊。長江中游和下游兩個地區比較相似,農業以單純的水稻為主,對水分條件要求苛刻。在氣候波動和水患頻繁的雙重沖擊下,人類活動極易受到影響。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黃河和長江流域發生了較大范圍的氣候波動,對各地的文化發展和社會演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盛轉衰,位于黃河中游的文化強勢崛起。

王巍說,一個區域的文化有高峰也有低谷,在兩個階段之間的過渡中主因是什么?文明的衰落與信仰有沒有關系?這些研究對于當代的文明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互動是中華文明形成和發展的動力

記者問王巍,在整個探源工程中,一個考古工作者的貢獻有多大?他認為,考古學家對于文明起源研究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像對陶寺、二里頭、紅山、良渚等重要遺址的再發現、再研究,如果沒有新的發現,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是不會有大的進展的。

在研究過程中,王巍發現,經濟技術的發展對文明、即使是早期文明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地區如果沒有經濟技術的發展,沒有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就沒有出現剩余產品的可能性,也就沒有一部分人脫離勞動而成為專職管理人員的可能。那么,這個地區就肯定不會出現文明。凡是文明起源較早的區域,該地區的史前經濟發展都是較快的。反之,史前時期經濟發展較為遲緩的地區,文明化進程也較為遲緩。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偷拍亚洲第一成年网站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一本大道AV伊人久久综合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在线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