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開放,提升對外開放優勢。充分利用對外開放的基礎和政策優勢,深化對外開放體制改革創新,當好東北開放龍頭和北方開放門戶。強化開發區在遼寧沿海經濟帶的龍頭地位、在貫徹國家戰略中的排頭兵作用,將其建設成為發展環境最佳的改革開放先行區和現代產業核心區。加大保稅區對東北地區的輻射力度,建設功能齊全、開放度高、政策優惠的自由經濟區。把高新園區打造成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高端服務業聚集區,成為全球軟件和服務外包新領軍城市的核心區。繼續推進沿海經濟帶重點工業園區開發開放,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同時,主動為東北腹地服務,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為腹地對外開放打造平臺,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促進東北地區加速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大連和腹地企業開展境外資源合作開發、國際技術合作、國際并購融資、國際人才交流,增強區域經濟國際競爭力。中央提出,大連要建設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加快這“三個中心”建設,關鍵在于形成開放型的現代服務業體系。要重點發展金融業、物流業、商貿業、旅游業、會展業、信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努力增強現代服務業對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礎性作用,使其成為大連新時期發展的支柱產業。
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把大連產業發展放在全球產業體系中進行布局和謀劃,依托現有基礎,立足自主創新,促進現代產業加速聚集,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構筑以綠色產業為方向、以高新技術為引領、以集群發展為特征、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柱,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聚集區,發揮大連現代產業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遼寧沿海經濟帶乃至東北地區產業結構升級。一是加快發展綠色產業。適應綠色發展和低碳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重點培育核電及裝備、風力發電機組、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光伏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生態農業等綠色產業。二是做大現代產業集群。堅持調整、優化和提高相結合,以研發、創新和增值為重點,拉長優勢產業鏈,推動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聚集。以產業集中發展區為載體,建設先進裝備制造業、造船及海洋工程、大型石化、電子信息及軟件和服務外包等世界級產業基地。三是壯大領軍龍頭企業。大力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推動骨干企業跨國界、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推動企業發展向研發和國際營銷環節升級,發展一批超百億規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四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實驗室、工程中心和中試基地,完善企業與科研院所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面向國內外市場的開放型創新體系。
(作者為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
- 2009-04-17推進海西發展促進區域協調
- 2007-09-30范恒山:推進海西發展促進區域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