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理論參考 > 正文
論大部門體制的基本構成要素
m.shockplant.com?2009-10-26 08:01? 宋世明?來源:中國行政管理    我來說兩句

再次,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黨委政府探索新的領導體制。領導體制決定協調方式,完善領導體制實際上就是完善協調方式。堅持黨的領導是行政工作的根本原則和政治方向,可是過去的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始終沒有理順黨政關系,黨政兩套班子實施行政管理,黨委和政府的領導成員都對口分工各種行政事務。這種分工管理的交叉,往往造成領導成員之間的矛盾,影響黨內團結,削弱了黨的統一領導,降低了行政效率。為解決這些矛盾,順德1993年開始探索“一個決策中心、四位一體”的領導體制:“一個決策中心”指的是市委常委會;“四位一體”,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的主要領導均為市委常委,實行交叉任職,或者市幾大班子的主要領導職務都由市委常委兼任。為解決黨政領導分工的重復交叉,在市委常委會內對全市各項工作統一分工,做到每一項工作只由一名常委或(副)市長主管。領導可交叉任職,不允許交叉分工;一個領導可以分管幾件事情,一件事情不能由幾個領導來分管。

最后,應建立行政協調規則。關鍵是明確協調的類型、層級、程序、時限以及仲裁主體。不能使一些有損政府公信力、有損行政效能的扯皮久拖不決。

(二)綜合化的政府組成部門應覆蓋政府基本職能

1. 重在統一重大行業的標準制定、規劃制定、政策制定

既要覆蓋政府基本職能,又要保證重大行業決策政令統一,必然要求政府組成部門綜合化設置。由此,政府組成部門職能相對比較寬,數量相對比較少。政府組成部門主要從事抽象行政行為,重在統一重大行業的標準制定、規劃制定、政策制定。 發達國家內閣部相對較少,如,OECD國家中央(聯邦)政府平均設置18個內閣部。國國務院政府組成部門一直處于減少的態勢。1981年國務院設置政府組成部門52個,2008年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7個。

2. 市場經濟發育越成熟,大部門體制的根基越牢靠

計劃經濟支撐不起大部門體制。只要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性作用,部門必須“按行業、依產品種類”設置,這是計劃經濟條件下設置機構的必然規律。目前俄羅斯設置17個內閣部,可是前蘇聯部委設置由1924年的10個增加到1981年的64個;且主管經濟的占絕對大的比例。政府越是履行公共管理職能,越是超越于微觀經濟活動,較少的政府組成部門就越容易覆蓋政府基本職能。這是市場經濟發育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普遍采用大部門體制的經濟根源。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中國將會日趨具備實行大部門體制的經濟基礎。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电影免费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亚洲日本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一级a爱做片观看免费国产 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