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職業教育在改革創新中加快發展,教育宏觀結構調整取得重要突破。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黨和國家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確立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方針。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以就業為導向,中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快速崛起,形成了大規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能力。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總規模達到1100萬人,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分別占據了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第四,以促進教育公平引領教育發展,在實現教育公平方面邁出重大步伐。讓每一個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懈追求。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通過逐步在全國城鄉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對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采取傾斜政策等措施,使全國城鄉兒童、青少年和人民群眾享有了更加平等的教育機會、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第五,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我國正舉辦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2008年,全國各級各類在校學生達到2.6億,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資源保證。我們與時俱進地推進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形成了多層次、寬領域、全方位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的基本框架。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經濟基礎薄弱,人口眾多,窮國辦大教育的情況下,我們以服務為宗旨,在貢獻中發展,將教育主動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走出了一條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發展道路。
新中國60年教育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民群眾和全社會關心支持的結果,是教育戰線幾代人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結果。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的確立,“兩基”奮斗目標的實現,高校擴招和促進教育公平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的實施,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和“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機會”的理念正在逐步成為現實。目前,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過8.7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2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已經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加速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教育事業發展與改革的寶貴經驗和啟示
教育興國、教育立國、教育強國,既是國家意志,也是人民期待。新中國教育發展的60年,是不斷探索、不斷開拓、不斷創新的60年。在發展人民教育事業卓有成效的教育實踐中,我國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走上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符合時代特征、富有生機活力的發展道路。這些寶貴的歷史經驗,對于我國教育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具有深遠的啟迪作用和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第一,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只有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能培養一代又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面對人口、資源、環境等瓶頸制約,面對西方國家長期占據經濟科技優勢的挑戰,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把現代化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第三,必須堅持教育科學發展。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關鍵是教育要科學發展,按教育規律辦事。只有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統籌規模、質量、結構和效益,統籌城鄉區域教育,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統籌教育改革、發展和穩定,才能實現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第四,必須堅持依靠教師辦學。“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必須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師,始終不渝地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五,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教育發展的動力。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教育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開放。只有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學習和借鑒世界各國教育的經驗,破除一切妨礙教育發展的思想觀念,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教育開放水平,才能為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第六,必須堅持發展教育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涉及千家萬戶,關系著每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只有堅持教育的公益性,不斷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每一個孩子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確保全體人民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贏得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關心和支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國教育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進入讓所有孩子“上好學”的新階段,進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60年來,我國教育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從總體上看仍然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仍然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突出地表現在教育體制亟待改革,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黨的十七大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貫徹好,把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新期盼落實好,努力實現更大規模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構建體系完備的終身教育,推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建設人力資源強國。一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二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堅持改革創新。三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四要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堅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前,國家正在研究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對到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和改革作出全面部署。這是推動我國教育在新世紀改革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我們堅信,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我國一定能夠成為人力資源強國,我國的教育事業一定能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 |
- 2008-08-05集美鄉賢熱心家鄉教育事業 陳嘉粦捐100萬
- 2009-02-11溫總理“教育事業由懂教育的人辦”,頂!
- 2009-04-23推動福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