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費的門檻該怎么降
m.shockplant.com?2009-09-02?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沒有產業的市場,是蕭條的市場;但沒有市場的產業,肯定承載不起文化強國的夢想。國內最廣大的城鄉居民雖不掌握產業發展的話語權,但作為文化消費市場里當仁不讓的“主角”,卻牽制著文化產業發展的命脈。遺憾的是,從本報“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傾向調查”(見8月31日十一版)結果來看,我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水平并不高,意愿也不強烈。

    文化消費的門檻為何居高不下?如何真正調動居民文化消費的積極性,完善并培育健康的文化市場?記者采訪了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教授,試圖尋找某些可借鑒的路徑和“藥方”。

    豐富的物質產品與滯后的文化消費

    “文化消費潛力遠未得到開發”

    “雖然物質產品已經相當豐富了,但我國城鄉居民的文化消費還很滯后。”關于中國居民文化消費的整體現狀,鄭風田教授這樣判斷。“一個國家的文化發展與它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但從某種程度上講,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相比又會有一定的滯后性。”

    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城鄉居民文化消費結構和文化產品消費形態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看電視、報紙、影碟和光盤、上網、聽廣播、打牌等。這些活動的消費范圍和環境局限性大,消費層次偏低。

    另外,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差異較大,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活動較為豐富多彩,農村居民則基本限于看電視、報紙和休閑消遣類書刊。

    劉玉珠坦言:“與相同發展程度的國家相比,我國居民的文化消費潛力遠未得到開發。”

    劉玉珠特別提到,農村居民文化消費力之所以低下,是因為“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文化供給比較單一,文化經費不足、設施老化、機構運轉困難、公共文化資源偏少等現象依然困擾著8億農民”。看電視,基本成為廣大農民的唯一消遣。

    “我注意到人民日報近日做的‘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傾向調查’,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上網是最喜歡的文化生活方式,希望身邊多一些圖書館和書店,以及希望電影票價低一些。就我了解的情況,在許多農村地區,只有鄉鎮才有網吧,農民買得起電腦的比例極低,圖書館和書店就更少了。農民收入不高,而文化產品價格過高,肯定會抑制文化消費。全家看一場電影要花一兩百元,普通老百姓怎么看得起?”鄭風田說。

  供給大國與創新小國

    “出不了好作品,就沒人看”

    “影響居民文化消費熱情的最大障礙之一,是文化產品的創新性嚴重不夠,精品供給不足,種類單一。” 鄭風田認為,現在社會群體的多元化,造成文化需求的多樣化,人們的選擇性、差異性、多變性、個性化都在不斷增強,這就要求提供文化產品的時候,要“細分市場,滿足不同群體、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消費者的需求”。

    而這些,都有一個前提:創新。

    劉玉珠也把缺少“精品力作”看作是居民文化消費普遍偏低的主要障礙之一,“文化產品質量與消費者的精神期待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

    供給能夠創造市場需求,這是尹鴻教授的觀點。“有需求的地方就一定有市場。如果沒有市場,就說明需求還沒有被創造出來,我們首先要解決供給是不是能夠刺激需求的問題。中國電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們靠加大供給把中國人看電影的需求重新給刺激出來了。”

    單純從數字上看,我國已是全球的電視劇生產大國、圖書出版大國、文藝演出大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的文化產品供給不算少,但為什么居民們的文化需求還是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呢?

    “因為這些文化產品嚴重同質化,精品少。不創新就出不了好作品,下場就是沒人看。”鄭風田舉好萊塢電影《功夫熊貓》為例,再三強調創新的重要性,“電影里用的完全都是中國最核心、最獨一無二的元素:功夫和熊貓。而它能在全球獲得巨大利潤,這就是創新的力量。”他著重強調了創新性運用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文化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這是一種文化的壟斷。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很多資源,值得好好挖掘。”

    “中國已經是文化產品大國,各種產品數量都極其龐大,但是中國的單一文化產品創造的價值很低。”尹鴻認為,這就是創新性不夠的表現。

    轉企改制與政策“松綁”

    “文化產業需要輕裝上陣”

    文化產品供給大國如何成為文化產業強國?面對這一話題,官員和學者不約而同指出:體制,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老百姓文化消費低,跟文化體制改革滯后有很大關系。”鄭風田進一步解釋:體制不放開,社會參與度低,文化企業的創新能力就無法得到提高。

    對于體制改革的前景,鄭風田表示了謹慎樂觀。“《文化產業振興規劃》中承諾要在未來對阻礙文化產業振興的各種體制進行改革,這是一個很大的亮點。”鄭風田說,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邁開的步子比較小,與其他產業相比,改革起步的時間也落后不少。”

    要搞好文化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中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與吸收。“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對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給予國民待遇”……劉玉珠介紹說,目前在文化部門主管的演出、娛樂、藝術品、網絡文化、動漫游戲等領域,基本實現對國內非公有資金全方位、全過程開放,除少數領域外,對外資也基本開放。

    劉玉珠還表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還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今年8月,在南京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經驗交流會對加快改革步伐作了部署。日前出臺的《關于深化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明確的國有文藝演出院團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國家將抓住轉企改制、重塑市場主體這個中心環節,著力扶持轉企改制的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不過,對于文化企業如何做大做強,鄭風田認為,關鍵是“要為文化產業‘松綁’”,要按產業的規律來發展,而不是過去的老思路來管理。他強調說,一定要逐漸減少顯性或隱性的桎梏,讓文化企業輕裝上陣。“如果束縛無處不在的話,文化產業很難健康發展”。

    公益事業與文化產業

    “不能都去市場里游泳”

    在“中國居民文化消費傾向調查”中,有個結果發人深思。在回答“您認為哪些文化消費場所應當加強建設?”時,73.9%的受訪者認為應著重加強“書店、圖書館、社區講座場所”建設,超過排名第二的“劇院、音樂廳、娛樂場所”近20個百分點。

    顯然,人們更期待多建設好“身邊”的這些公益性文化設施。對此,劉玉珠表示:“文化產業的根本任務,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而公益性文化事業,則是要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百姓的基本文化權益。”二者不能偏廢。

    鄭風田也有同感:“不能把一切東西都市場化、產業化。城鄉文化基礎設施的差距比收入水平的差距更大,如何讓更多的農民能夠得到文化生活的享受?政府應該提供公益性的圖書館,免費的演出。該轉制的要轉制,不該轉的也不要隨便轉。都搞產業化,都去市場里游泳,不現實。”他認為,對于圖書館、博物館等對于保障文化民生至關重要的文化事業,需要政府持續投入,該“保”就“保”。

    “文化產業需要大力推進,但不能以犧牲文化事業為前提。”

    而發展文化事業,同樣有加快改革的余地和必要。

    鄭風田曾做過調研,發現一個現象:許多地方為了保障農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也投入了不少財力、物力,辦文化大院,建農家書屋,送電影和送戲下鄉。但農家書屋里的很多書,不是農民想看的;文化大院建起來后,空蕩蕩的,因為無人去演;而許多送下鄉的戲曲、電影,老百姓并不愛看,只是沒有選擇而已。反倒是很多原本在市場競爭中活不下去的國有文藝院團,通過送戲下鄉、農民埋單、政府補貼的形式,重新又“活”了過來。

    對此,鄭風田提醒說,要克服上述弊端,就應該由市場化文化機構為農民提供各種文化服務,政府做好平臺建設工作,并出錢購買文化服務,老百姓才會滿意。“一句話,政府不能既搭臺又唱戲。”(楊 暄)

(責編:陶武)


  • 相關新聞
福建日報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一区欧美综合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一二三区 | 日本十八禁黄无遮禁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 最新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