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危機推動地區權力格局重塑 各方角力難解困局
m.shockplant.com?2013-05-20 08:59? 焦翔 張夢旭 王云松?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傳統強國進退維谷 埃及是中東傳統大國,總統穆爾西上臺后,盡管受制于國內政治經濟環境,但依然在地區和全球層面上開展了積極和平衡的外交行動,并促成了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以色列的停火。殷罡認為,埃及是美國的重要盟友,雖然埃及政局發生了變革,但美國對埃及的影響以及埃及與美國的盟友地位并沒有發生實質性變化。 但是,埃及政治分析人士阿布·馬克爾強調,目前的埃及不是納賽爾時期的埃及,當時的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經濟最發達、軍事最強大,而如今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中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因此,埃及外交就必須為尋求埃及經濟所需的貿易、投資和外援服務,穆爾西除了要同海灣國家和美國保持傳統的良好關系外,還要大力發展同伊朗、土耳其、印度、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關系。與此同時,埃及也承擔不起撕毀埃以和平協議的代價。這就導致埃及外交面臨多方掣肘。穆爾西既要保持同沙特阿拉伯的關系,又要接近伊朗;既要保持埃美關系,又要接觸俄羅斯。 埃及亞歷山大大學教授宰赫蘭認為,埃及是阿拉伯國家的心臟,中東秩序的重建離不開埃及的參與和支持,埃及目前必須盡快走出政治不穩定局面,并出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戰略規劃。如果埃及能夠在未來實現穩定、繁榮和民主,有利于埃及保持地區長久的影響力。 以色列在西亞北非地區動蕩后,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但其在中東權力格局中的地位并未變化。 李紹先說,中東地區有四大政治力量: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四大政治力量保持相對平衡時,中東地區就會相對穩定、安寧。一旦四大政治力量失衡,中東地區就會劇烈動蕩。 李紹先認為,中東地區的權力變局尚處于初期,未來的中東格局還很難判斷。阿拉伯世界的變革依然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伊朗坐大導致地緣政治失衡的情況尚未出現。 (記者焦翔 張夢旭 王云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5-20]敘政府軍奪回中部戰略要地 緩解霍姆斯安防壓力
- [ 05-20]黎巴嫩北部爆發教派沖突多人死傷
- [ 05-19]潘基文呼吁朝鮮重返六方會談
- [ 05-19]敘利亞“食人狂”再出鏡 宣稱愿為其行為“負責”
- [ 05-18]聯合國:敘利亞進入鄰國難民人數已超過150萬
- [ 05-18]美國將1名敘利亞反對派領導人列為恐怖分子
- [ 05-17]俄羅斯呼吁盡快召開敘利亞問題國際會議
- [ 05-17]俄羅斯稱將依國際法繼續向敘政府提供防御性武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