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3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3日報道,印度尼西亞及馬來西亞的88個熱點,導致馬來西亞多個地區天地一片朦朧,有9個地區的空氣污染指數逼近不健康水平,吉打州亞羅士打的能見度一度只有1.5公里,空氣中彌漫一股燒焦味。
報道稱,氣象局網站前晚發布的空氣污染指數顯示,一些地區的空氣污染指數,如彭亨州關丹、甘馬挽、瓜拉登嘉樓及吉隆坡蕉賴,甚至出現臭氧(ozone)污染。
據報道,汽車及發電廠排放的廢氣被認為是造成臭氧污染的主因,而臭氧污染又稱二次污染物,危害比一次污染物更嚴重,尤其對老人、兒童和哮喘患者都很危險。
臭氧具有強腐蝕性,會造成肺部組織發炎及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極度敏感人群應當減少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氣象局發言人說,截至昨日中午12時,多個地區能見度在5公里或以下,尤其北馬地區,如怡保、實兆遠和檳城北海地區;雪蘭莪州八打靈再也能見度只有3公里,而霹靂州實兆遠則是4公里。
同時,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能見度有好轉,達到8公里的良好水平。早上8時能見度只有1.5的亞羅士打,已在中午12時恢復到7公里。
發言人說,截至周一,婆羅洲共出現31個熱點、蘇門答臘28個;砂拉越26個、沙巴兩個以及馬來西亞半島一個。
此外,據環境局網站顯示,截至昨日早上11時,全馬有42個地區空氣污染指數處于中等水平。
亞洲廉價航空公司及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的職員表示,目前所有航班照常運作,并沒延誤或取消。
柔佛州新山市中心一帶昨天未出現嚴重的煙霧,只有部分地區的空中隱約有少許朦朧,但能見度依然清晰。
印度尼西亞《羅盤報》日前報道,蘇門答臘島廖內省焚燒泥炭地森林造成的煙霧,導致北干巴魯及杜邁陷入一片煙霧朦朧中,許多居民都必須戴上口罩出門。
據衛星觀察,廖內自本月4日開始出現林火熱點,數量多達163個;7月5日熱點減至107個。
馬來西亞衛生總監哈山昨日勸告公眾多留意環境局每天公布的空氣污染指數(Air Pollutant Index),掌握煙霧情況。他說,國內各地空氣污染指數至昨日上午11時都沒有超過100點。
他說,空氣污染指數一旦超過100點,人們外出時須戴口罩,減少戶外活動,包括跑步。那些患有哮喘病的人,如果感到不適,須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