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美國情報部門5月7日公布的錄像的截圖顯示,本?拉登在住所內觀看關于自己的電視節目。美國情報部門7日公布部分從“基地”組織頭號人物烏薩馬?本?拉登藏身住所查獲的錄像,內容包括本?拉登為錄制講話而修飾胡須、收看關于自己的電視節目。新華社/路透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鄭漢根 常天童)“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美國時間5月1日被美國突擊隊擊斃。消息一經美總統奧巴馬宣布,立即引發全球轟動。尤其是其好萊塢大片般的追捕細節,更是為世界各大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對全球反恐事業而言,本?拉登被擊斃無疑是重大進展,但圍繞這個“9?11”事件幕后策劃者之死,人們卻看到幾許難言的的尷尬。
本?拉登逃亡近十年,美方懸賞千萬美元而不可得,孰料本?拉登卻“大隱隱于市”,藏身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60公里外阿伯塔巴德的一所家院。更反常的是,美方在巴境內進行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竟繞過了被其稱作“反恐盟友”的巴基斯坦政府。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美國這一明顯侵犯巴方主權的行為,凸現了美巴兩國的猜忌和不信任。
不過,慣于充當世界警察的美國事后不僅毫無歉意,反而要求巴方作出解釋:為什么本?拉登能在其境內隱藏如此之久?巴方據理力爭,總統扎爾達里親自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否認巴方暗中庇護本?拉登。此外,巴基斯坦政府還發表聲明,批評美國的突襲是“未經授權的單邊行動”,同時警告說,此舉“不能成為常態。”
當然,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樣,美巴兩國關系會“疑而不破”。畢竟,本?拉登之死并不意味著恐怖主義的偃旗息鼓。美國在今后的反恐行動、在阿富汗戰爭中,還需要巴基斯坦的合作。而巴方也需要美國每年巨額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相信雙方會帶著些許尷尬的心態,繼續進行各自想要的合作。
尷尬源于分歧,分歧源于利益。在國際政治中,合作伙伴間各懷心事的情況太多太多,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5日在羅馬舉行的“利比亞聯絡小組”第二次會議,即上演了在“團結”大旗下各方各打算盤的一幕。
與會各國的分歧,從會后發表的聲明和各方相互矛盾的表態中可略見一斑。聲明要求更多的盟國支持北約軍事行動,但多數國家出于國內政治和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加大軍事干預力度持消極觀望態度。聲明要求成立一個特別基金,為利比亞反對派提供財政支持,但會后卻鮮有慷慨解囊者。利比亞反對派只得大聲哭窮,說已經到位的資金猶如杯水車薪。
還有,要不要在外交上承認反對派?迄今為止,西方盟國中只有法國和意大利承認了反對派政權。就連對干預利比亞出力甚多的英國和美國,都對承認反對派一事態度曖昧。更為尷尬的是,會議曾傳出消息,丹麥、西班牙和荷蘭已經承認反對派,但三國政府卻迅即予以否認。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馬德在會后說,不希望會議“只成為儀式”。此說耐人尋味。
為了“保護利比亞平民”,以北約為首的多國聯軍于3月份“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如今,戰事陷入僵局,有關各方卻行動猶疑,相較于戰事之初的雷厲風行,有自知之明者,心中也會有些許尷尬吧。
第1頁第2頁第3頁第4頁第5頁下一頁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