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1日,兩名當地居民在日本宮城縣氣仙沼市的廢墟前駐足。 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 攝
街區頃刻間被海水吞沒,儼然“地獄光景”。次日清晨,往常湛藍的天空被黑煙籠罩,用一位日本記者的話來形容,就像是剛剛遭受過空襲的城市一般。
日本“3·11”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星期,截至27日15時,日本警察廳統計東日本大地震的遇難者數量已達10,668人。失蹤者人數為16,574人。如今,仍有24.3萬人在避難所度日。
核泄漏、物資短缺,災區很多生者,正在經歷另一場磨難,他們在生存競爭中艱難掙扎著。
生命
新華網有一篇關于中國研修生在日本宮城縣女川町獲救的報道。
海嘯來襲時,20名研修生在公司佐藤充專務的帶領下跑到高處避難,當專務再次返回宿舍尋找自己的妻女時,自己卻被海嘯淹沒。
“我們看到他被逼得走投無路,在房頂上左跑右跑,最后還是被卷到水里。一開始還撲騰了兩下,很快人就不見了,”研修生衣亞男哽咽著說。研修生張軍燕用相機拍攝下了整個過程,視頻里,女孩們尖叫著、哭喊著“快跑啊”,卻只能看著救命恩人佐藤充被海嘯無情吞噬。
在災難面前,有人因大愛得救,有人卻因沒有得到援手而喪生。
《讀賣新聞》25日發表了一組統計數據,此次受災嚴重的宮城、巖手、福島、茨城、千葉5縣,在已知死者年齡的2853人中,60歲以上的占65.1%,70歲以上的占46.1%。這些老人被認為是在躲避海嘯的過程中因行動緩慢而丟掉了生命。
災害研究專家關西大學的河田惠昭教授說:“今后有必要改進避難方法,老人們需要得到周圍年輕人的幫助。”
即使行動遲緩,如果能提前得到預警信息,也能避免傷亡。巖手縣一位83歲的女性就在自己愛犬的幫助下躲過一劫。
據《讀賣新聞》26日報道,83歲的赤沼老人家離海岸只有200米。海嘯來襲前30分鐘,她的愛犬引領主人朝著與往常散步路線相反的高臺跑去。見到主人動作遲緩,它就跑回來催促,主人靠近后,它又快速地向前奔去。就這樣,老人一口氣趕到了距自家1公里之遙的避難高臺。待回過頭再看時,來時的道路已被海嘯吞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