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是必不可少一環
然而,迄今為止,尚無一項研究將這一切融會貫通,變成類似化身一樣的事物。沙巴爾特說:“我們離創造個人的精確復制品還有一段距離。我相信我們可以開發出具有個人態度的軟件代理人,但這是否是我的態度,這一點就值得懷疑了。”
所以,毋庸置疑,創造像佐伊-格雷斯頓另一個自我這樣的有意識化身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在制造具有類人特征的機器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比如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羅德尼-布魯克斯開發的人形機器人“Cog”和“Kismet”,以及道格-萊納特開發的智能軟件系統“Cyc”。萊納特供職于總部設在得克薩斯州的人工智能公司Cycorp。
然而,據西班牙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學的勞爾-阿拉巴萊斯介紹,迄今科學家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績恐怕是造出智力水平相當于一歲嬰兒的機器人。阿拉巴萊斯一直在開發具有意識的機器人“Conscale”。美國達拉斯漢森機器人技術公司的戴維-漢森說,這并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嘗試,“我們肯定沒有機器人有意識的證據——我們仍不理解意識,但是,我們同樣無法肯定機器人不能沒有意識。”
意大利巴勒莫大學機器人技術研究人員安東尼奧-切利(Antonio Chella)指出,要想開發擁有人一樣意識的化身,某種“肉身”可能是必不可少的。他說:“意識需要大腦、身體和環境之間的緊密互動。我們利用全身來感知外界,所以,一個有意識的實體需要傳感器去感知外部世界和監控自身的行為。”
參與“Project Lifelike”的研究人員給數字版本的施瓦茨科普夫身上安了一臺攝像機,令其可以從人們的肢體語言中得到一些視覺信息,相應調整自己的行為。漢森的目標更加雄心勃勃,他的公司在開發與真人一樣的機器人。漢森和邁耶還討論了將Lifenaut公司制造的化身移植到機器人上的可能性。漢森說:“將仿真大腦與身體結合起來,可以令其從身體上和外界互動,探索這個世界,與我們生活在一起。”
- 2010-04-13某大學運動會驚現拖鞋版阿凡達
- 2010-02-10社會發展中的“阿凡達”困惑
- 2010-01-29“阿凡達”無力承擔張家界的欲望
- 2010-06-02《阿凡達》仍日收兩萬 "大地震"沖擊年度冠軍
- 2010-05-05張家界現“阿凡達”仙境 似夢似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