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缺席
伊朗議長拉里賈尼、司法總監沙赫魯迪、憲法監護委員會主席賈納提等高級官員及各國駐伊朗使節出席了當天的儀式。而主要反對派穆薩維、卡魯比、拉夫桑賈尼和哈塔米都不見蹤影。
內賈德定于8月5日宣誓就職連任,開始第二個四年總統任期。在舉行就職典禮后的兩個星期內,內賈德將向議會提交新政府成員人選名單。議會隨后將對其提出的人選進行表決。
艾哈邁迪—內賈德現年52歲,以對西方國家立場強硬聞名。伊朗選舉機構宣布他贏得選舉后,反對派陣營指責選舉存在舞弊行為,舉行大規模示威游行,由此引發的街頭暴力沖突致使至少20人死亡,數百人遭拘捕。
■外交難題
美國逼伊朗對話
如拒絕或實施石油制裁
內賈德連任后,依然面臨如何處理美國伊朗關系的外交難題。美國總統奧巴馬已下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舉行前對美國的核對話建議做出回應。有報道稱,美國正考慮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等經濟制裁。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正考慮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可能切斷伊朗進口石油及其它精制石油產品的進口管道。制裁措施將涉及到世界各地多家向伊朗出口石油的公司,美國現正在與歐洲盟國及以色列進行討論。
已有歐洲的外交官員證實,近幾周來他們的確曾與白宮官員進行秘密會談,商討如果伊朗在9月中旬聯合國大會開幕前、奧巴馬要求對話的最后期限內,對奧巴馬呼吁遲遲不做出回應,就考慮對伊朗實施制裁。
伊朗雖然擁有世界最大的原油儲量,但其40%的汽油仍需要進口。分析家認為,強制對伊朗進行石油禁運很危險,而且施行非常困難。伊朗也發出威脅,稱將以中斷石油出口,并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回應。如此一來,全世界經濟都將嚴重受創。而奧巴馬為伊朗設定最后期限、發出制裁警告,只能讓脆弱的伊朗政局雪上加霜。還有分析家認為,伊朗總統內賈德可以借此將焦點從國內大選爭議,轉移到伊朗與西方關系的主題上。綜合
![]() ![]() |
- 2009-08-04美國要求伊朗提供3名失蹤美國人下落
- 2009-08-04美國警告采取必要行動防止伊朗獲取核武器
- 2009-08-04伊朗最高領袖正式宣布內賈德連任伊朗總統
- 2009-08-03伊朗開審大選后的騷亂制造者(圖)
- 2009-08-03穆薩維指責伊朗司法系統對示威者“刑訊逼供”
- 2009-08-03英媒:哈梅內伊今日將宣布內賈德贏得伊朗總統大選
- 2009-08-02伊朗扣留三名進入境內美國人 美使館核實
- 2009-07-30伊朗反對派領袖將悼念大選示威遇難少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