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中國國際救援隊正在營救轉移受傷民眾。3日16時30分,云南省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截至6日10時30分初步統計,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蹤。中新社發劉冉陽 攝
![]()
8月6日,中國國際救援隊正在營救轉移受傷民眾。3日16時30分,云南省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截至6日10時30分初步統計,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9人失蹤。中新社發劉冉陽 攝
中新網北京8月6日電 題:魯甸危情72小時:近600人死亡 救災任重道遠
記者 馬學玲 闞楓
距離云南魯甸6.5級地震已超過3天時間,這被稱為“黃金救援期”的72小時,記錄著一個國家抗震救災的全國總動員。
從國家領導人徒步趕赴震中,到萬余官兵夜以繼日奮戰一線;大到慈善機構日進數千萬元善款,小到維族老板做萬斤切糕贈災區……面對大災,3天來,這個國家再次吹響愛心集結號。
如今,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但救援遠未止步。眼下,余震不斷,次生災害險情尚存,救災任重道遠。
死亡人數逼近600:中國全國總動員救災
3天前,一場突如其來的6.5級地震,打破了云南魯甸小城的寧靜。一瞬間的地動山搖,部分村寨幾乎整村被掩埋,受災人數超過百萬。
589人死亡,9人失蹤,2401人受傷,這是截至8月6日10時30分的地震死傷數字。
6年前經歷汶川之痛的中國,對于地震災害,有著切膚之痛。這一云南14年來的最強地震,再次成為中國的緊急動員令。
地震發生后,中國最高層第一時間作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指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次日上午即趕赴震區,徒步5公里進震中,并始終要求“為生命開路”。
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聞令而動,迅速奔赴救災一線。來自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的消息,截至5日16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已投入萬余兵力參加救援。
此外,公安、消防、醫務人員、志愿者、記者……上萬人當日即奔赴災區。在這個有“咽喉西蜀”之稱的昭通魯甸,雖余震頻頻,交通受阻,滑坡落石不斷,但絲毫沒有擋住國人救援的腳步。
面對災難,獻血、捐錢、捐物、祈?!鐣鹘缫嗉娂娚斐鲈?,中國紅十字會一天之內就募集到價值近4000萬元款物。
有文章指出,“魯甸地震救援,再次見證了中國速度與力量。”
全國愛心大接力:震區溫情故事涌現
過去的72小時,隨著媒體記者深入災區采訪,一個個彰顯人性光輝的溫情故事頻頻傳出,廢墟中的魯甸,在悲情中顯現著生命的堅毅。
8月5日,一段拍攝于震中龍頭山鄉的救援視頻在互聯網上廣泛傳開。震后1小時,救援人員發現了被壓在廢墟深處的彤彤(音),在艱難的救援過程中,當救援人員給彤彤喂喝礦泉水時,這個不到三歲的男孩接過礦泉水說了一句:“我自己能行”。巨大的傷痛中,男孩在表現出的堅強感動了無數網友。
3天來,諸如,88歲老人被埋50小時獲救,老漢45小時鋤鎬未停救孫兒,兩孕婦廢墟下互相鼓勵堅持3個小時被救,11歲小學生廢墟下大喊先救妹妹……廢墟中,這樣的生命奇跡和救援故事不斷涌現。
除了營救過程中凸顯的生命光輝,廢墟外,一場抗震救災的愛心傳遞,正在全中國展開。據民政部消息,截至5日16時,18個省(區、市)向云南省捐贈14300萬元。
數字的背后,是無數個愛心故事:維族老板打包1萬斤切糕捐贈災區,女子熬粥千碗震中路旁免費送,汶川地震幸存孤兒暑期打臨工為云南災區捐款……大災又一次激發了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精神。
災難中的愛心救援,也有讓人揪心的悲情故事。4日下午,年輕的邊防武警戰士謝樵,為了尋找失蹤的救災群眾,在泅渡堰塞湖時被一個巨浪卷進漩渦,至今下落不明。
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救災任重道遠
至此,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但救災遠未止步。
放眼災區,交通阻塞,專業救援設備不足,生活物資短缺,血站告急……前幾日存在的問題,而今依然有待進一步解決。
而山體滑坡頻頻,落石不斷,堰塞湖危急,各類次生災害一觸即發,更使得未來的救災工作任重道遠。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方救援力量向災區集中的同時,本就脆弱的生命通道遭遇“愛心擁堵”。針對未來的救災,官方提醒,盡量不自駕車進入災區,盡量避開通往災區路段,為搶救生命、抗震救災讓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此次地震發生以來,余震“陰云”持續籠罩。截至6日16時,中國地震局共記錄到余震755個。
“一般而言,6.5級地震的余震至少要到5級,所以今后幾天,震區要特別關注5級~6級的強余震,災民以及救援隊伍都要注意防范。”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說。
救災路漫漫,而災后重建工作更是任重道遠:數萬人家園被毀,流離失所,部分村寨幾乎整村被掩埋,他們急需一個溫暖的“家”。
在此次地震中,數千人失去親人,他們需要全社會的撫慰,更需要專業人士的開解疏導,心靈重建亦是至關重要。(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