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
分享
第106期 一條龍魚,兩位古稀藝人的共同堅守
  • 五夫龍魚戲表演。 陳美中 攝
  • 彭子逑正在制作龍魚的骨架。 東南網記者 陳艷 攝
  • 姜生明與他的龍魚。 受訪者供圖
  • 少年龍魚隊首次亮相。 陳增 攝

視頻來源:東南網

2021年1月1日,《在南平看見文化中國》系列公益宣傳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全頻道播出,其中武夷山“五夫龍魚戲”的展演片段格外驚艷。

“龍魚戲”是深藏于閩北小鎮上傳統的民間文化表演,是武夷山五夫鎮當地獨有的民間燈舞,原為鄉民祈福所用,后因朱熹中進士,又添入“鯉魚跳龍門”的內容表示對學子的鼓勵。每年的荷花節,都是它大放異彩的時候。龍魚戲的舞蹈多樣,姿態簡潔靈動,“水波起伏”“魚龍打斗”“龍鯉嬉戲”是它眾多招式之一,生動獨特的表演形式和蘊含的深刻寓意使它成為閩北地區民間的一朵奇葩。

五夫龍魚戲表演。陳美中 攝

“龍魚戲”沿傳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中少不得手藝人的傳承。帶著好奇與敬仰,記者敲開了“五夫龍魚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彭子逑的家門。

竹篾龍魚,傳承不息

彭子逑正在制作龍魚的骨架 東南網記者 陳艷 攝

彭子逑是為數不多還堅持用最傳統的方式制作龍魚的手藝人,盡管如今雙手干枯發皺,但他依然能夠輕松而熟練地劈開竹篾,纏繞鐵絲。在他的手下,堅硬的竹篾柔軟得像一條可隨意造型的絲線一般,三兩下,一只飽滿靈動的魚兒雛形便由指尖生出。

“骨架做好后,再蒙上布,噴漆晾干后彩繪上去,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看似簡單的龍魚卻蘊藏了極為講究的工序,彭子逑嚴格地遵循著在書上學到的方法制作龍魚,“你看這個龍頭的嘴里要有噴火的機關,龍口下顎也要有能夠活動的裝置,這可不簡單。”彭子逑說著,臉上頗有一些驕傲。

“一只龍魚作頭,一只黑魚作尾,中間九只鯉魚,再加上兩個高照燈和一個龍門,這才是一套完整的龍魚。”彭子逑如數家珍般介紹道。清麗可愛的龍鯉,兇神惡煞的烏龍,還有極具特色的水紋燈和龍門,一個個結合起來,便組成了五夫鎮獨特的“龍魚戲”。

說起彭子逑與龍魚的淵源,更像是一段傳奇的經歷。彭子逑向記者說道,解放初期,他的堂哥是當時鎮上數一數二的龍魚制作好手,而他則是一個篾匠。每到年關,龍魚的需求量增大,他便常去給堂哥搭把手。

不幸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龍魚被認為是“四舊”的產物。堂哥交由他一本關于龍魚制作和表演的書籍,害怕的他擔心犯下錯誤,又不忍“龍魚戲”就此流失,思考再三后將書中的內容記下后銷毀。書雖不在,但龍魚卻留在他的腦中,這也為他日后制作與傳播龍魚技術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過了幾年,鎮上的姜生明找人做龍魚,他當時制作量比較大,一個人忙不過來,我就去了。”風頭過后,彭子逑結識了當時還只是一個普通人的姜生明。兩人惺惺相惜,共同研究探討龍魚制作的巧計。

鋁絲龍魚,創新不息

姜生明與他的龍魚。 受訪者供圖

如今的姜生明已經是龍魚戲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70歲的他守著鎮上的一家民俗文化博物館。館內是他輾轉半生收集而來的老物件,其中色彩鮮明、錯落有致的龍魚一下就抓住了記者的眼球。

“我外公是老一輩的龍魚手藝人,所以小時候就經常看他做,很多東西都刻在腦子里。”姜生明與龍魚結緣源于他的外公,回憶起舊時時光,他眼里多了一些落寞,“我20歲進了部隊,出來之后干了很多工作,04年的時候才重新開始制作龍魚。”

姜生明說起這一段經歷時,尤為感激一個人。當時,中國第六代導演路學長為拍攝電影《租妻》來到五夫鎮取景,為貼近當地特色,路學長想在電影中插入一段“龍魚戲”的場景,他輾轉打聽到姜生明,出資請他制作一套龍魚以便拍攝。這也拉開了姜生明往后十多年致力于傳承龍魚文化的帷幕。

姜生明的民俗文化博物館被授予龍魚戲武夷山市特色文藝示范基地。 東南網記者 陳艷 攝

“太多年沒有做過龍魚了,一開始遇到了很多困難。”好強的姜生明暗自較勁,“我就不信我做不出好看的龍魚!”那時的他,還尚未結識手藝精湛的彭子逑。

為了將龍魚做得栩栩如生,他還特意上街買來活魚放在家中日日觀察,模仿活魚的神態進行制作。經過極為刻苦地練習,推翻了一次又一次的架構,姜生明終于做出了栩栩如生、形態逼真的龍魚,龍魚更是在電影中大放光彩。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龍魚戲,在別人看來是很獨特的,它是我們五夫鎮的文化,我得把這件事做下去。”姜生明比很多人都更早有文化傳承的認識,他開始認真思考起如何將龍魚戲傳播開、傳下去。

首先,他將目光放在龍魚的制作上。“傳統竹篾制作的龍魚保質期不長,容易腐爛,里面的竹子一腐爛,外面的布也跟著爛,再好的顏料和布料都浪費了。”他認為,龍魚是龍魚戲的載體,能夠長久保存的“龍魚”才更有利于龍魚戲的傳承。于是,他開始嘗試其他可替代竹篾的材料,試了多種材料后,最后選定了鋁絲。在他看來:“鋁絲容易造型,不容易腐爛,還輕便。”

其次,他還嘗試如何將龍魚以更好的形式進行傳播。“為了便于售賣和收藏,我之前試著做小龍魚,做了九個排成一排,特別好看。”但由于龍魚制作工序復雜,一個龍魚無論大小都要經過八道工序,即:架棍子,釘架子,打鋁線絲,綁龍魚,裝燈,蒙布,噴漆,畫麟。因此,產量并不高。

少年龍魚隊首次亮相。陳增 攝

同時,他受少年宮與學賢書院的邀請,作為指導老師,協同組建了少年龍魚隊。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對龍魚的興趣提高了很多,舞得很起勁兒!還經常在鎮上演出,拿了不少獎。”提到少年龍魚隊,姜生明臉上神采奕奕。

隨著時間流逝,漸漸年老的他發覺,無論是龍魚的形式還是制作工藝,都不離開最重要的傳承人。在這一點上,他與彭子逑不謀而合。于是,他開始物色人選。“龍魚戲制作門檻高,要手指靈活,還要有大量的學習時間,加上現在市場不大,需求量和利潤不高,所以會比尋常手藝傳承的門檻更高。”講到這里,姜生明嘆了一口氣。但好在,自己的兒子對龍魚倒是頗有興趣。姜生明將他拉入伙,傳授他技術,他倒也學得有模有樣。

少年龍魚,堅守不息

五夫成人龍魚隊手舞龍魚穿過五夫興賢古街  謝國萍 攝

五夫鎮文體服務中心主任李直玲與兩位傳承人關系頗深,時不時會上門看一看兩位老人在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她對龍魚戲格外上心。

“龍魚戲是我們五夫鎮獨特的文化,很受民眾喜愛,像鎮上的少年宮和學賢書院都有組織少年龍魚隊,還經常在鎮上演出。”說到龍魚隊,李直玲眼里充滿了喜愛,十分歡喜地拿出視頻給記者觀看少年龍魚隊的精彩演出。

興奮的語氣之下,記者也發現了她對龍魚隊的憂慮。“少年龍魚隊都是由十幾歲的少年組成的,隨著他們一天一天地長大,龍魚隊也面臨著人員流失的問題,陷入頻繁替補的尷尬境遇。”

姜生明為當地企業定制的龍魚作為室內裝飾用品成列在商鋪內。 受訪者供圖

最近,李直玲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非遺文化打造成文創產品。“如果把龍魚戲做成一個產品,既能拉動經濟,又能傳播開來,就能吸引更多人來五夫鎮,讓更多人了解龍魚戲、喜歡龍魚戲。”為此,她特意找了武夷學院合作。武夷學院將龍魚戲作為學生的設計課題,由學生的奇思妙想制作出許多形色各異的伴手禮和產品包裝。“效果很好,我想會有很多人喜歡的。”經過這次合作之后,李直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龍魚戲”的傳承,離不開彭子逑和姜生明兩位手藝人的堅持,離不開五夫鎮文體服務中心的支持,和與他們一樣熱愛龍魚戲的更多人的努力。東南網記者 肖練冰 陳艷)



如何將龍魚戲傳播開、傳下去?龍魚戲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姜生明將目光放在龍魚的制作上。傳統竹篾制作的龍魚保質期不長,容易腐爛,于是,他開始嘗試其他可替代竹篾的材料,最后選定了鋁絲。他還受少年宮與學賢書院的邀請,作為指導老師,協同組建了少年龍魚隊。 少年龍魚隊經常受邀到各地去演出,拿了不少獎。

五夫鎮文體服務中心主任李直玲則一直在探索如何將非遺文化打造成文創產品。為此,她特意找了武夷學院合作。武夷學院將龍魚戲作為學生的設計課題,由學生的奇思妙想制作出許多形色各異的伴手禮和產品包裝。

“我們習以為常的龍魚戲,在別人看來是很獨特的,它是我們五夫鎮的文化,我得把這件事做下去。”——姜生明

記者 肖練冰
記者 陳艷
編輯 林雯晶
昵 稱: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负 | 夜夜爱夜夜操国产精品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中文字幕无线码永久免费2020 | 日本一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 | 久久免费国产視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