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誠志在整理收集來的家書 東南網漳州3月14日訊(本網記者 沈文棟 文/圖)近年來,漳州臺商投資區努力推動當地僑鄉文化振興,挖掘“老物件”背后的文化故事,讓歷史文物煥發新的光彩。為此,當地政府引入了洪全(燕尾脊)兩岸鄉建鄉創團隊入駐高陽樓,以合作的形式,將閑置的省級文保建筑“高陽樓”活化為宣揚鴻漸僑鄉文化的“僑鄉記憶館”。 作為“僑鄉記憶館”的主要負責人,來自臺灣高雄的漳州燕尾脊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洪誠志告訴記者,自己祖籍福建南安,并于2010年來到福建,2022年開始接手高陽樓的布展工作。鑒于鴻漸村是全國著名僑鄉,村落本身擁有非常深厚的人文底蘊,因而當時讓自己產生了采用兩岸鄉建鄉創的手法,以省保建筑高陽樓為載體活化利用,通過自己團隊收藏的相關文物,設立高陽樓僑鄉記憶館。 據介紹,坐落在漳州臺商投資區的鴻漸村,是全國著名僑鄉,自明、清以來,鴻漸村先民便開始下南洋、過臺灣,書寫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創業開拓史。歲月滄桑,在與臺僑交流的過程中,鴻漸村及周邊村落留下了許多帶有文化印記的“老物件”,成為維系好廣大臺、僑胞精神血脈和感情紐帶的重要憑證。 在洪誠志等人的推動下,眼下高陽樓僑鄉記憶館的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展品計劃精選與鴻漸村華僑史相關的十四個類別,展品的歷史年代將貫穿了明代、清代、民國、抗戰乃至新中國成立的各個時期,涵蓋了與華僑、臺胞文化有關的各類實物,給到參觀者一種“寓史于物”的直觀作用。 高陽樓僑鄉記憶館里面收藏的僑批 同時,鑒于歷史文物重要的文化價值。洪誠志表示,在布展過程,他們也會兼顧高陽樓的建筑文物保護,影像資料往往要先裝裱起來,再用定制的木板固定好,最后將這些影像資料固定在墻面,從而確保文物不會受到損傷。 現如今,洪誠志每天大部分的工作便是跟這些“老物件”打交道。而1992年生人的他,自小便在父親洪明章的耳濡目染下,接觸歷史文化,這也為他如今的工作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據洪誠志介紹,早前在臺灣,父親洪明章就對歷史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經常會收集一些諸如僑批、兩岸家書、各類民俗用品、影像等老物件。2000年左右,洪明章來到福建,發現當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并且擁有豐富的僑臺資源,生活習慣和飲食都差不多,其中閩南文化更是深深地吸引著他。于是,洪明章便在2001年組建洪全(燕尾脊)兩岸閩南文化研究團隊,團隊由多位熱愛祖國和中華文化的各領域臺胞組成,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更多的老物件。 “收藏這些物件,也是收藏兩岸的記憶,為兩岸保留文化,搶救這些文物,讓年輕人他們知道本來的根在哪里。”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洪誠志的心中,也成了他堅持收集整理歷史文物走下去的動力。 隨著自己親自參與到布展和日常的管理中,洪誠志對于“老物件”的接觸也不斷增多,對于物品背后的文化了解也更加深刻。他表示,希望能透過這些兩岸的共同記憶,讓更多的人了解閩臺兩岸同根同源的“五緣”情深(即: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 過去用于兩岸商貿的秤砣 為此,以洪誠志為代表的洪全鄉建鄉創團隊,花費了眾多時間精力對周邊涉及兩岸五緣的“老物件”進行收集整理。洪全鄉建鄉創團隊副總經理蘇裕煌還在高陽樓為記者展示了他們收集到的,過去用于兩岸商貿往來中的糖漏、秤砣和秤桿。蘇裕煌表示,從這幾個物件中,可以看到兩岸之間長久以來都存在著商品資源的貿易互補,大陸把臺灣缺少的東西貿易過去,臺灣再把臺灣的特產再運送過來,而這便是“五緣”情深里所說的商緣。 蘇裕煌告訴記者,在他們收集的眾多老物件中,還有著一些兩岸家書。這些泛黃的家書,帶著兩岸之間不可切斷的濃厚情感,在歲月的長河里,成為兩岸之間血緣的最好證明。 以物說史,以物言情,為讓鴻漸及周邊村落的歷史文化活起來。在洪誠志他們的計劃中,除了即將完工的高陽樓僑鄉記憶館,接下來還會和鴻漸村里共建“海峽兩岸館”及“閩臺書院”兩個展館,通過用實物敘說兩岸親情,憑實據佐證閩臺五緣的方式述說兩岸情緣。屆時,還將邀請兩岸非遺傳承工作者設立“大師工坊”,設立兩岸眾創空間,引進對文化創意產業有專長、有興趣的臺灣青年共同入駐,配合鴻漸村現有的相關資源,將其打造成為一個結合文化教育、產品開發、觀光旅游相互結合的“閩臺文化交流傳習基地”。 |
“我想跟大陸的朋友一起推廣橄欖球,讓更多人知道、了解、走近橄欖球,并打造一支強隊。”康
——————臺胞康永明“鐵板燒是我熱愛的事業,東山是我喜愛的地方,我就想在這個地方做鐵板燒餐飲。”
——————臺胞葉世芳“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福建是廣大臺胞最主要的祖籍地,80%的臺胞祖籍地在福建。近年來,福建扎實深入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奠定了堅實基礎,成為廣大臺胞投資創業、工作生活的“福地”。東南網開設《福岸》欄目,挖掘在閩工作、創業、投資、學習的臺胞融入福建的故事,以及閩臺在文化、體育、民俗、教育、科技、農業等方面的相互交融,充分展示福建在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措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