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 榮昌陶:在泥土與火焰之間,觸摸千年傳承
2025-05-02 15:40:03? ?來源:上游新聞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
在重慶市榮昌區安陶小鎮,一間簡樸的陶藝工作室里,75歲的梁先才依舊忙碌在拉坯機前。他雙手靈活地撥弄著泥土,動作熟練而有力,一團普通的泥巴,漸漸在他手中生出了形狀和生命。 梁先才是榮昌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從9歲那年捧起第一團陶泥開始,他便與這片泥土結下了不解之緣。16歲那年,他正式進入夏興古窯廠拜師學藝,全面學習選泥、曬泥、碾泥、拉坯、雕刻、燒制等傳統工藝。六十多年來,每一道流程,他都一絲不茍,每一件作品,都傾注著對傳統的敬畏與熱愛。 如今,在這間小小的工作室里,梁先才不僅親手制陶,還肩負著傳承的責任。他耐心指導著一群年輕學徒,細致講解雕刻技法,反復示范每一個動作,力求讓每一位學徒都能感受到泥土在指尖的溫度。他常說:“做陶,要有耐心,也要有敬畏。每一塊泥土,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在梁先才看來,榮昌陶從來不是冰冷的器皿,而是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情感與智慧的文化載體。 榮昌陶起源于漢代,興盛于唐宋,因“薄如紙、亮如鏡、聲如磬”的精湛技藝聞名于世。如今,隨著“中國西部陶瓷之都”的持續打造,這門古老技藝不僅成為了重慶榮昌的重要文化名片,更走進了展覽館、邁向了國際舞臺,也點燃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夢想。 而在這些光彩背后,正是像梁先才這樣默默堅守的匠人,用一生的執著與熱愛,把非遺技藝一代代傳遞下去。在泥與火的淬煉中,他們捧起的,不僅是一件器物,更是一份屬于榮昌的文化溫度,一份永不熄滅的匠心精神。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