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崗位上擔當奉獻——五位一線勞動者分享奮斗故事
2025-04-30 10:46:3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任 歡 4月28日上午,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黨中央、國務院授予1670人全國勞動模范稱號、756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4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代表圍繞“弘揚勞模精神 勇擔時代使命”,分享自己的奮斗故事和心路歷程。 1989年出生的北京市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時傳祥所三八女子班班長李萌,是一名抽糞女工,剛加入時傳祥所三八女子班時只有20歲。上班第一天,有人笑著問她:“干得了這又臟又累的活嗎?”她不假思索地說:“能!”“當時的班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某胡同的公廁下水管道被壓塌了,形成了糞坑,于是,班長就帶隊一桶一桶把破裂管道里面的污水掏了出來。我聽完后特別震驚。”李萌回憶。 在李萌心中,這么多前輩都選擇了堅持,自己更沒有理由推脫?!霸谏磉吶说母腥鞠?在群眾的認可中,我越發地愛上了手中的工作,有時候會聽到鄰里街坊驕傲地念叨,咱們胡同里有一個北京丫頭,是‘大糞妞兒’。這種甜蜜的吐槽,讓我更感到自己的工作有價值。”她坦言。 如今的李萌,閑暇之余會為群眾砌花臺、栽花架,還會去養老院義務服務?!澳茏鲆恍┝λ芗暗氖虑?能幫助更多群眾,我覺得就是勞模精神在群眾心中最好的詮釋。”她說。 在上海地鐵虹橋站車站站長高煜心中,一代又一代的勞動者都有自己的使命。 這些年,高煜服務了許多來自天南海北的乘客,給她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小女孩。當時女孩正拄著盲杖走在盲道上,高煜上前想要幫助她,卻被孩子的母親攔住了?!斑@位媽媽告訴我,自己家住在無錫,每周一、周五要乘坐高鐵從無錫往返上海,中途要由我們這座樞紐站乘坐地鐵10號線,將女兒送到盲童學校?!备哽戏窒淼?“她說,這是女兒今后的求學路,希望孩子能提前適應一下?!?/p> “當時我便說,‘您放心,孩子的求學路我們來幫助’!就這樣,這條路我們幫助小女孩走了11年。這個小女孩后來成為復旦大學首位盲人研究生,現在已經是一名教師?!备哽细锌型赋鲂牢?。 如今,高煜仍然在工作崗位上認真聆聽每一位乘客的需求,她笑著說:“我們每一名勞動者就像城市里的微光,散落在各行各業各個角落。微光聚集起來,就是一把火炬,散發著溫暖的光亮?!?/p> 湖北省五峰三農客運有限公司駕駛員鄧蘭舟,20歲出頭就成為一名農村客運司機。他有一個本子,上面記載著父老鄉親每天希望帶回的貨物。 “我的家鄉五峰交通不便,出行比較困難。于是我決定免費幫鄉親們帶貨,沒承想,這一帶就是將近20年?!编囂m舟靦腆地說。近20年中,從米、面、油、鹽到肥料、種子、農具等,他為沿路村民免費捎帶物資10萬余件,服務了山里8000多名村民。 “我始終覺得,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编囂m舟說,這種腳踏實地、甘于奉獻的精神,激勵著他永遠向前走。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德陽萬航模鍛有限責任公司8萬噸模鍛壓力機班組大班長葉林偉,總是致力于超越自我。憑借這股勁頭,他勇敢地承擔起實現航空重要鍛件國產化的重要使命,并圍繞這個主題,攻克了一項又一項關鍵核心技術。 “我常和徒弟說,書本上教給大家的是理論知識。作為操作手,最重要的還是實際動手能力,只有不斷操作,才能形成肌肉記憶。”葉林偉說。同時,他還將多年的操作經驗一一整理,編寫成多本培訓教材,為新員工提供第一手學習材料。 “對我來說,勞模精神,就是在面對10萬英文單詞的壓機說明書時去熬夜,是在突破專業技術難關時去鉆研,更是在面對整個壓機液壓系統調試時在10公里長的管道系統上來回巡檢?!比~林偉干勁滿滿,“我希望今后能不斷創新突破,做出更多重大技術裝備研究成果?!?/p> 勞模精神,正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輝。 從廣袤瀚海到三江之源,從河湟谷地到昆侖之巔,在青海,清潔低碳的“綠電”沿著縱橫交織的電網奔涌不息,為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網架支撐。這背后,是成千上萬名高原電力人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超高壓公司運維檢修部變電運維管理專責吳嘉楠,就是其中的一員。 吳嘉楠介紹,她從事的變電運維崗位就像電網的全科醫生,通過細致的巡檢、精準的異常故障隔離,以及高效的運維管理,保障電力的穩定供應。 “在我們青海電力,有常年在‘生命禁區’守護著青藏能源大動脈的‘唐古拉之鷹’電力天路運維班,也有在最孤獨的城市點燈的茫崖青年,還有常年堅守在雪域深處守護草原上每一盞燈的奉獻者,大家都在各自崗位上踏實勞動、勤勉工作、創造業績。”吳嘉楠說,“這不僅是一代代高原電力人的堅守和傳承,也是勞模精神在高原上生生不息的生動體現。” 《光明日報》(2025年04月30日 04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