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以法為橋,以心相通——意大利學者迪利貝托的中國情緣
2025-04-30 09:01:1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羅馬4月29日電 通訊|以法為橋,以心相通——意大利學者迪利貝托的中國情緣 新華社記者刁澤 徐欣濤 意大利羅馬大學法學院院長奧利維耶羅·迪利貝托的辦公室,墻上懸掛著描繪古羅馬建城傳說的掛毯,桌上陳列著印有龍紋的福字裝飾盤等中國工藝品,書架上則擺放著意大利語和中文法學典籍,而最顯眼的是擺在書架正中間的中國政府友誼獎勛章。這一切,好像在訴說著迪利貝托與中國綿延二十余載的深厚情誼。 4月23日,在意大利羅馬,奧利維耶羅·迪利貝托教授在辦公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迪利貝托與中國結緣,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末。1999年,時任意大利司法部長的他首次訪問中國,與中國法律界人士展開了深入交流。 “我一直關注中國改革開放后的各種創新舉措,同中國法律界的許多朋友進行交流。這段經歷讓我下定決心,將意中法律界交流作為自己長期的事業。”迪利貝托說。 那次訪問后,迪利貝托很快行動起來。從政府訪問、大學合作到文化交流,他頻繁穿梭于羅馬和北京、武漢等城市之間進行牽線搭橋。經過多年努力,迪利貝托和中國同事共同在羅馬大學創建了中意法學研究中心,并籌建了歐洲藏有最多中國法律典籍的中國法圖書館,為歐洲了解中國法治打開了一扇窗。 4月23日,在意大利羅馬,奧利維耶羅·迪利貝托教授在辦公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2019年,在迪利貝托的推動下,羅馬大學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武漢合辦中意學院。此后,一批批青年法治人才在這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長成才,迪利貝托感到由衷欣慰。 迪利貝托一直在堅持一線教學。他說:“學生是意中友誼的最好傳承者。”在羅馬,他為來自中國的交換生開設羅馬法專題研討課,手把手指導閱讀羅馬法拉丁文原典。在武漢,他每年到中意學院講授羅馬法導論課,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他培養的多名中國留學生在羅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成為國際法學界的新生力量,黃美玲便是其中的一位。2020年,中國民法典頒布后,師生二人合作將其譯成意大利語。他們反復推敲每一處術語,常常伏案工作至深夜,最終完成民法典在海外的首個意大利語譯本,填補了歐洲法律界了解中國民法典的空白。該譯本還被贈送給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 4月23日,在意大利羅馬,奧利維耶羅·迪利貝托教授在辦公室展示中國民法典意大利文版。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 黃美玲歸國后,積極投身中意法學交流,2023年獲得意大利授予的“意大利之星”騎士勛章。作為導師的迪利貝托說,他感到“無比自豪”。這不僅是對黃美玲個人的褒獎,更是對青年一代傳承意中友誼的肯定。 2024年,迪利貝托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他動情地說:“真正的愛與友誼,必然是心心相印、彼此成就的。中國政府授予我的友誼獎,正是這份深厚情誼最動人的見證。”如今,迪利貝托將中國政府友誼獎勛章擺放在他書房中進門就看到的最顯眼位置——書架的正中間。 今年是中國和意大利建交55周年,也是中國和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系50周年。迪利貝托的故事,正是中意、中歐人文交流不斷深化的一個縮影。“意大利和中國都擁有古老璀璨的文明,我們在差異中尋求共鳴。”迪利貝托相信,人文交流是國家關系的基石,只有真正走進對方文化的“內心”,友誼才能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