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筑牢國家“大糧倉” 這里積極探索讓黑土地保護有了新答案 一起了解↓
m.shockplant.com 2025-04-21 19:19:59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作為我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的遼寧省,日前正式印發2025年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全省今年實施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將達到1370萬畝,這也是遼寧連續第五年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接下來,跟隨總臺記者走進田間地頭,看看遼寧保護性耕作開展得如何?黑土地有了什么樣的變化?

清明忙種麥,谷雨種大田。這兩天,記者來到遼寧省玉米主產區之一的沈陽市沈北新區。距離玉米大規模春播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了,眼前的一大片農田里,還都留著去年秋天收獲后剩下的秸稈。農機專家李雪梅和種糧大戶楊長春,正跟在一臺大型農機后面仔細查看作業效果。

楊長春告訴記者,過去的傳統耕作模式需要在播種之前清除干凈地里的秸稈,然后才能進行旋耕、起壟等整地作業。而現在卻要將秸稈盡量留存在地里,甚至大面積覆蓋在土地上。

楊長春說,農民們心里都有一本賬,過去秋天收完玉米,秸稈要么是一把火燒了,要么是打成捆賣了做柴火、喂牲口。

從2020年開始,遼寧持續推進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今年的任務面積總計將達到1370萬畝,同時鼓勵各地在計劃任務面積基礎之上增加實施面積,加大示范推廣力度,不斷擴大輻射帶動面積。


國家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力氣,掏這么多的真金白銀補貼,想方設法要讓農民把秸稈留在地里?過去農民眼里麻煩礙事又不值錢的秸稈,怎么就變成了“金疙瘩”?

遼寧省農業農村廳農機生產管理處處長朱寶玉稱:“保護性耕作,秸稈覆蓋就像蓋了一個小棉被。秋季、冬季,包括春天播種之前風沙很大很旱的這個時候,就通過秸稈覆蓋能實現防風、護土、固沙這樣一個好的黑土地保護耕地的提升非常好的效果?!?/p>

秸稈多覆蓋、少動土,能夠最大程度實現防止土壤的風蝕水蝕。在采訪當天,就正好趕上了東北春季常見的大風天。


沈陽市沈北新區某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長春稱:“過去像現在就這么大風的時候,你出門恐怕就睜不開眼睛了。土都卷跑了,現在秸稈覆蓋在土上,這種情況就很少了。(記者:如果下大雨呢?)下大雨也沒事,下大雨秸稈在上頭就減少水蝕了,要不然水流失,哪里洼,水就往哪里流,這里就沖出溝來了?!?/p>

遼寧:秸稈還田 免耕少耕 讓黑土地可持續利用

在東北民間,老鄉們曾用“一兩土二兩油”來形容黑土地的肥沃。但長期大面積種植連作以及追求高產的傳統耕作方式,讓珍貴的黑土地面臨土壤質量和肥力雙雙下降的困局,而大面積休耕養地又會造成糧食減產。這個從“一根筋”變成“兩頭堵”的難題,在遼寧正在開展保護性耕作的實踐中探索著出路。

在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農田里,正在進行秸稈全量還田耙混作業。一臺臺現代農機隆隆作響、上下翻滾,通過高速刀片破碎秸稈,將70%左右的秸稈和土壤混拌至耕作層,地表留30%左右秸稈覆蓋,一次性完成了旋耕、破碎、混拌、整地的全過程作業。


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艾友營子村某農業合作社技術指導員李劍平稱:“通過機器整地,把有機質(秸稈)融入到土壤當中,保持了有機質的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并且對土壤的保墑軟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過這一次性整地減少了土地的板結。”


地上部分秸稈覆蓋減少土地風蝕雨蝕,地表下大量秸稈還田,粉碎后與土壤混合在一起變廢為寶,增加了農田的地力。

東北黑土地是世界主要黑土帶之一,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黑土地之所以“黑”,是因為覆蓋著一層黑色或暗黑色的腐殖質,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適宜耕作。但在長年的持續耕作生產之下,黑土層不斷消耗,要想土壤保持地力、糧食高產,大量化肥的過度使用曾經是農戶們的無奈之舉。而如今,以秸稈覆蓋還田為主要內容的現代耕作技術,讓黑土地保護有了新的答案。

喂飽黑土地,打得好糧來。實施黑土地耕作性保護的五年來,變化實實在在發生在了田間地頭,靠著秸稈覆蓋還田、現代農機推廣,地里的蚯蚓多了、地力增加了、產量也提升了。

責任編輯:洪振威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首页 | 综合久久久综合欧美98 | 色桃花亚洲天堂视频久久 |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一级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 | 亚洲欧美v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