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光明網評】保護好、傳承好,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

2025-04-21 17:23:13?作者:?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作者:田耕

春茶吐翠、碧水含煙,四月的武夷山更顯秀美恬靜。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活動在福建武夷山舉辦。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文化遺產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要保護好、傳承好。從朱子故里的瑯瑯書聲,到德化白瓷的千年窯火,再到泉州古城的海絲印記,福建始終以“守正創新”的姿態,探索著文化遺產在當代的活態傳承之路。在“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活動舉辦之際,我們深刻感受到福建這片土地的文化厚度與創新活力。

如何讓文化遺產不再塵封于歷史,而是化作滋養生活的源泉?福建正以創新實踐回答這個時代命題:今年春節期間,泉州木偶劇院座無虛席,甚至最后一排還增加了活動座椅,七成觀眾是年輕面孔;走進南平建甌市鐵井欄—紫芝街歷史文化街區,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讓徜徉其間的人們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時期的建州城……利用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與發展,福建的生動實踐揭示:保護文化根脈,絕非簡單的“博物館式封存”,而是以融入生活的方式去重新解讀它的意義。

文化遺產如同深海明珠,若無人拂去歲月塵埃,終將在時光長河里黯淡成一抹舊影。南音與電子音樂的跨界演出,大學生說唱秀出“世遺范兒”;永定土樓的全息投影劇場,生動展現了客家源流、客家家訓、非遺演藝;三坊七巷通過數字手段,讓千年坊巷有了“智慧對話”的方式……福建用技術打破了時空壁壘,讓文化遺產可感可觸。隨著新興技術的深度介入,沉寂的文明瑰寶從歷史深處破繭而出,在新時代綻放出令人驚嘆的光芒,完成從“活著的記憶”到“文化的盛景”之華麗蛻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在武夷山寫下的詩句,恰似今日福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的隱喻。在“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活動舉辦地武夷山,不久前開展了一場春季研學活動,數百名來自浙江的學子化身“小茶匠”,體驗喊山祭茶、茶葉采摘、搖青、揉捻等非遺項目,見證一片鮮葉蛻變為瓊漿的奧秘。數據顯示,2024年,武夷山共接待游客33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52億元。當傳統成為可參與、可體驗、可消費的生活方式,文化的長河便始終保持勢能,永遠奔涌向前。

保護好、傳承好,讓文化遺產“活”在當下。文化遺產的發揚光大,是鐫刻在民族血脈里的“國之大者”。它不應只存在于古籍書頁的墨香中,或止步于網絡空間的熱點談資,更需要無數心懷熱忱的個體躬身入局,以匠人的執著、創新者的勇氣,將千年文脈融入一針一線的堅守、一唱一和的傳承、一磚一瓦的雕琢,讓文化基因在時代沃土中生根發芽,綻放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在福建這片閩山閩水間,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何以中國”的答案,更是一個文明古國青春煥發的密碼。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天天噜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日本一区二区 | 亚洲日本337视频大全 | 性色一区二区三 |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日韩国产网站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