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丨一所阿根廷小學的中文教學實踐
2025-04-19 20:21:52?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4月18日電 通訊|一所阿根廷小學的中文教學實踐 新華社記者張鐸 王鐘毅 “教育無法改變這世界,但可以培育改善它的人。”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第五學區第28號小學的走廊上方,懸掛著這句由中文和西班牙文寫成的橫幅。走廊內,學生們正在用中西雙語交流。學校里的各類標識和布告也使用雙語,營造出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 第28號小學成立于2015年,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第一所公立中西雙語學校。目前全校約360名學生覆蓋了幼兒園和小學,華裔學生和講西班牙語學生約各占一半。 校長法維奧·貝拉斯克斯告訴記者,對當地孩子而言,從兒童階段學習中文不僅能“不斷拓展他們的視野”,也能極大豐富學習和成長體驗。在小學低年級階段,中文教學強調使用歌謠、游戲等方式進行,尤其重視當地孩子與華裔孩子之間的互動。 在科學課上,一名老師用中文向學生們介紹大氣層的秘密,另一名西文老師則隨時為那些中文聽說仍有困難的當地孩子提供幫助。在體育課上,學生們在運動中自如地雙語切換,彼此呼喚,協調團隊節奏。 貝拉斯克斯介紹,每一堂課都由一名西班牙語老師和一名中文老師共同協作,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授課。“雙師課堂”既符合不同語言的學習規律,也能讓學生持續接觸雙語環境。 “許多華裔學生雖然出生在阿根廷,但他們依然保留著中國傳統和用中文表達的習慣。”貝拉斯克斯說,“雙語學校已運行了10年,有很多家庭希望把孩子送來我們學校。” 如今,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國立拉普拉塔大學等多所高校都開設了中文課程,許多阿根廷人不僅將中國視為實現學術與職業發展的目的地,更希望深入地探索中國文化。 “無論是音樂、藝術、美術還是科學,中國文化對孩子們意義重大。當兩個距離遙遠的文化互相交融時,總會帶來新的價值。”貝拉斯克斯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