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攀上“地球裂縫”上的橋,感受“橫豎都是第一”
2025-01-19 13:00:50?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黃麗紅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貴陽1月17日電 題:攀上“地球裂縫”上的橋,感受“橫豎都是第一” 新華社記者向定杰 1月17日,貴州花江峽谷大橋成功合龍。大橋建在被稱作“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上,全長2890米,主橋跨徑1420米,橋面到水面高度625米,是實打實的“橫豎都是第一”。 當天,記者順著建設者搭建的“貓道”攀上距水面將近800米的大橋最高點。大風呼嘯,“貓道”搖晃,踩在鏤空的鋼絲網上,雙腿止不住顫抖,記者實地感受為民生架橋鋪路的果決、建設者不避艱險追求卓越的勇毅。 貴州有3萬多座橋梁雄踞崇山峻嶺中,可謂名副其實的“橋梁博物館”,實現了懸索、斜拉、拱式、梁式各類橋型全覆蓋,創造了數十個“世界第一”,世界前100座高橋有近一半在貴州。 自2022年1月開工建設,花江峽谷大橋的每一次進展都備受矚目。 最高可達14級的瞬時風、超過40萬立方米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總重量逾2萬噸的鋼桁梁吊裝……在一連串前所未有的難題前,懸崖峭壁上打樁基,已經顯得不足為奇。 在約4米寬的“貓道”中間,是單人伸出雙手也環抱不住的主纜,由19747根直徑5.7毫米的特制鋼絲組成。剩下的兩側和下部則是用鋼絲網作為護欄和底板。 看到記者小心翼翼、只敢輕輕挪步,路過的高空作業人員連跺幾腳,打趣地說:“你看,絕對安全,別緊張!” 高空作業人員王中健說,架設主纜時,他們就像“蜘蛛俠”,每天要在“貓道”上往返十幾個來回,有時甚至是一路小跑。后面走多了,也就不恐高了。 “我們抗風做得好,放心大膽走!”承建單位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安高速8標項目副經理王淞鈺說,早在建設前,團隊就與高校聯合開展風洞實驗,找到了最優的結構形式和抗風措施。 建設的是橋,淬煉的是技術。主纜中植入智慧索股、吊裝中引入北斗系統……一系列科技成果的運用,讓這座大橋完全由國人自主設計、自主施工,并使用國產建材。 “在山區橋梁建造方面,應該說中國在世界上屬于領先的地位。”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三分公司總工程師吳朝明說。 當前,花江峽谷大橋總體建設進度達94%,預計今年下半年就將建成通車。 在花江峽谷大橋下方的河谷,貴州省貞豐縣平街鄉花江村,67歲的村民梁紹清幾乎每天都要抬頭看看大橋建設進展。 他開的“小花江農家樂”期待著靠世界第一高橋的“地標效應”再次爆火。“橋修好了,人流量自然多。等有生意了,在外打工的孩子們自然會回來。”梁紹清盤算著。 橋是跨越障礙、連接希望的象征,這已經不再是一座簡單滿足通行的橋! 天塹架飛虹,了不起的中國橋。(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