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三明建寧的“前世今生”:“革命紅”遇上了“生態綠”
2021-06-23 15:56:37? ?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責任編輯:尤洋鑫 我來說兩句 |
人民網三明6月23日電 (呂春榮)“革命紅”搭配“生態綠”,這是當前福建三明建寧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記者22日跟隨“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原中央蘇區縣——三明建寧,了解這個革命老區的“前世今生”。 紅色底蘊:反“圍剿”過程發揮重用作用 建寧,隸屬于三明市,系由閩入贛的北大門,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建寧曾是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總司令部、總政治部和蘇區閩贛省機關駐地,閩西北和閩贛省革命根據地中心。”建寧縣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館副館長林曉春介紹。 林曉春說,在革命斗爭特別是中央蘇區反“圍剿”過程中,建寧發揮了重要作用,“建寧,是1930年第一次反‘圍剿’的籌糧籌款地、第二次反‘圍剿’完勝之地、第三次反‘圍剿’的決策之地、第四次反‘圍剿’的指揮中心和第五次反‘圍剿’的重要戰場。” 值得一提的是,建寧還是人民軍隊無線電事業的發祥地、紅1軍團、紅3軍團山炮連的誕生地。 具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建寧保存著眾多紅色遺址遺存。據了解,目前,建寧全縣92個行政村都是革命老區村,老區革命基點村204個,中央紅軍村3個。其中領導人故居和重要機構舊址17處,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等。 紅色土地的綠色發展 近年來,建寧縣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與此同時,當地更大力保護生態,發展綠色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推廣通心白蓮、黃花梨、黃桃等兼具觀賞性的作物種植,并圍繞蓮田荷花、桃梨花海打造“為荷而來”等一系列旅游品牌。 山上種梨又種桃,田里還有建蓮和一大片的雜交水稻制種,這是當前建寧縣農民的“致富套餐”。 建寧是花果之鄉。據悉,當地年種植蓮子5萬畝、種子15.2萬畝、“兩桃一梨”(黃桃、獼猴桃、玉梨)12.7萬畝,已形成蓮子、種子、梨子、桃子、無患子等“五子”特色產業體系,特別是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12%、20%,形成“北張掖、南建寧”種業格局。 蓮花疊水、曲院風荷、夜光跑道、七彩滑道……走進濉溪鎮高峰村,每一處風景都讓人駐足。曾是建寧縣最貧窮的村,高峰村近年來通過走旅游這條新路子,實現“綠色崛起”。 高峰村黨支部書記林長禮說:“雖然先天不足,但我們找準了出路,現在日子越過越好。當前,高峰村直接從事旅游的村民有260多人,占全體人數近三分之一。去年,全村接待游客10余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800萬元。” 如今,建寧正利用山區資源優勢,走旅游的新路子,著力培育一批“高峰村”,以此拉長農村生態經濟產業鏈,同時帶動當地百姓致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