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非常之年、關鍵時刻,再次點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費”,強調糧食安全問題,可謂意義重大! 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國人歷來重視“儉以養德”的品行修養。回望歷史,老一輩革命家以身作則,厲行節儉,積攢起新中國日益厚實的“家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并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各地區相繼出臺文件,開展“光盤行動”,力戒“舌尖剩宴”。 應當看到,隨著我國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今天的人們已經不再為夠不夠吃發愁,而是關注吃什么、怎么吃的問題。俗話說:飽漢不知餓漢饑。“饑餓感”的消退讓人們在大快朵頤時經常忘記“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的古訓,餐飲浪費現象時有發生,尤其是旅游度假區、大型餐館、學校食堂、職工餐廳等成為餐飲浪費的“重災區”,相較于糧食生產的“粒粒皆辛苦”,“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這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還影響到國家糧食安全。 當前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吃飯問題是同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天大的事”,糧食安全萬萬不可掉以輕心,不能因為食物的觸手可得而成為鋪張浪費的“資本”。要想端好中國飯碗,既要在糧食增產增收上做“加法”,更應在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上做“減法”。 欲事立,須是心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八字箴言”不能只掛在墻上、說在嘴上,而是要放在心上,積極踐行、落實落地。一方面要做到“潤物細無聲”,黨員干部要有“標桿意識”,帶頭作表率,加強正面宣傳、正向引導,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勤儉節約、惜糧節糧的風尚可見、可聽、可感,另一方面要有“鐵規矩、硬杠杠”,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遏制鋪張浪費之風。此外,各地應持續推行并嚴格落實“分餐制”,讓健康節儉的餐桌文化深入人心。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優良傳統于國、于家、于己都是永不過時的“傳家寶”,讓我們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出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良好氛圍。 馮春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