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貴州省已將各地扶貧數據庫、大數據模型、相關政策等通過網絡連接,設立了云端大數據處理中心。實現扶貧數據的實時觀測、分析和對比,利用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發現扶貧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數據層的優化對扶貧政策的修訂提供建議。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認為,大數據引領和驅動的扶貧產業精準發展、精準脫貧方式,為我國高質量脫貧提供了珍貴的“貴州試驗”。 服務實體,創造價值 貴州用大數據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創造出了巨大價值,科技進步貢獻率在經濟增長中占比達到48.6%,初步實現了國家在批準設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時要求的“通過3至5年時間探索,有效推動技術創新,發掘數據資源價值,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貴州航宇科技公司是國內首家具備生產航空軍品環鍛件資質的民營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劉朝輝介紹,以前生產爐的溫度主要靠人工控制,容易導致鍛件報廢,企業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今年年初公司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大數據智能制造”的升級改造,關鍵設備的數控化率提高到98%,生產效率提升55%以上,材料利用率提高到原來的4倍左右,產品質量合格率從88%提高到99%,研發周期也由原來的3個月縮短至1個月。 為了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貴州在全國率先編制完成《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評估體系》。2018年,全省通過完成1050個示范項目、102個標桿項目,引導10124戶企業上云,帶動融合企業1625戶,全省企業云平臺應用率37.7%,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水平指數36.9,正由融合初級階段向中級階段加速邁進。 貴州大數據的應用場景和融合領域已經覆蓋了金融服務、生態旅游、健康養老、物流體系、文化產業等領域。服務業在大數據和互聯網融合發展中提升明顯,具有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的企業比例達17.9%。特別是通過建設旅游大數據系統,分析與挖掘旅游數據,有效提高旅游智能管理水平及顧客服務水平,實現了旅游業持續3年的井噴式發展,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 (本報記者 呂慎)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