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希澤國會發言表明,中美談判正“字斟句酌”往前推進
2019-03-13 14:58:01??來源:澎湃 責任編輯:周冬 周冬 |
“陶然筆記”微信公號3月13日消息,北京3月12日上午7時,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牽頭人通了個電話。 大概15個小時之后,美國當地時間3月12日上午10點一刻,美國的通話人之一、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開了個聽證會。 這是個關于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的聽證會,但是萊特希澤應詢談了很多關于中美磋商的內容。 看來議員們對中美談判真是上心啊! 萊特希澤的講話,跟昨天的消息稿相呼應,印證了陶然筆記之前的一些分析,還有些新內容。 我們簡單來看看。 首先,提到協議文本仍有“重大問題”待解決。 萊特希澤談到了協議文本,據報道大概是這么說的: 美中經貿談判可能已進入“最后幾周”(final weeks),最終的協議文本可能會有110至120頁,但仍然有“重大問題” (major issues)尚待解決。 我們昨天的消息稿里,說到這事: “雙方就文本關鍵問題進行具體磋商”。 這就對上了,談判進入最后階段,雙方正在字斟句酌的往前推進。 就像昨天一位讀者留言說的那樣: “現在真是拉鋸戰,一個字一個字的談。因為字字千金。” 其次,稱協議“不需要提交國會審議”。 對于有議員問特朗普政府在簽署與中國的貿易協議之前是否會提交國會審議,萊特希澤重申(報道里說的是重申,看來不止一次回答過這個問題): “協議……并不需要提交國會審議。但他愿意定期與國會議員就協議條款進行咨詢。他還表示,協議的全部內容最終都會公布于眾。” 記得在第七輪磋商期間,特朗普曾對外表示,他不喜歡諒解備忘錄這種形式,而是需要協議。 當時有人認為,這可能導致協議在簽署前要經過美國國會審議,談判時間將會拖長。 陶然筆記當時認為,“如果像一些人理解,協議要通過美國國會審批,那么現在緊趕慢趕地延長兩天繼續談的做法,完全沒有必要。” 從萊特希澤的表態看,確實如此。 至于協議內容,談成了以后美國全部公布,中國可能不公布嗎? 第三,對談判具體內容,萊特希澤的表態非常謹慎,小心翼翼。 “在長達兩個小時的聽證會中,萊特希澤在談到中美可能達成的貿易協議時措辭非常謹慎,他幾乎每次都要強調“如果”雙方達成協議將會如何。” “他不愿意對談判結果作出預測,也不愿透露何時會完成談判,但他暗示談判結果“不久”將揭曉。” “不久我們將有一個好結果或者一個差結果,但我沒有設定時間表,這不由我決定,”萊特希澤說。 萊特希澤的態度,跟之前一貫的強硬相比,呈現出微妙的變化。 很有意思。 這大概也是美國人性格的反映,涉及到實際利益時,態度是慎而又慎,遠不如外人看上去那么大大咧咧。 最后,萊特希澤說他馬上還要打電話。 “北京時間12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應約與萊特希澤、美財政部長姆努欽通話,雙方就文本關鍵問題進行具體磋商,并確定了下一步工作安排。萊特希澤在聽證會上證實了這一消息,并表示雙方將于13日再次通話,雙方談判團隊正在不間斷地工作。” 這句話更有意思,信息量也非常豐富。 萊特希澤在國會的發言,不光證實了雙方12日一早通話的消息,還表示雙方將于13日繼續通話。同時,也再次印證雙方團隊一刻沒停地在工作。 至于后面的談判,正如我們之前討論過的, “這個時候,中美雙方更需要通過細節的試探和交換,乃至善意的持續釋放,小心翼翼地把談判推向最后目標”。 |
相關閱讀:
- [ 03-13]談改革 論發展 話創新
- [ 03-13]聚焦部長通道:談改革 論發展 話創新
- [ 03-13]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
- [ 03-13]電力電器產業邁向高端化 廈門創新元素閃耀港珠澳大橋
- [ 03-13]【兩會聚焦】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